大地构造学8.pptVIP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地构造学8

Chapter 8 当代大地构造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历程 构造意义 蛇绿岩的出现作为大洋地壳消亡的标志,是划分板块的重要依据 五. 大陆碰撞实例 第二节 地体构造 第三节 Mantle Plume and Hot spot 板块和热点 地幔柱的特征和成因 板块和热点 第四节 Exhumation Processes of Mountains 第五节 地球的早期演化-太古代地壳 This is the end of our lesson - Tectonics Hope you had learnt a lot from my lesson and get a good record in exam. Cooling rate of Sanbagawa Metamorphic Rocks In Shikoku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Age (Ma) 250 300 350 400 450 Mineral Amphibole (40Ar/39Ar) Muscovite (40Ar/39Ar) Zircon (FT) ca. 3.8 C/Ma (110 = 88 Ma) ca. 4.8 C/Ma (88 = 62 Ma) Temperature (C) Takasu et al., 1990 一般认为,大型火成岩省(LIP)是地幔柱巨人的“蘑菇”状顶冠到达地表形成的, LIP的特点是成分上以基性岩为主, 体积巨大, 出露面积多数大于1x106km,且这些熔浆主要在3Ma甚至小于1Ma的短期内喷发, 其出露地区的地壳厚度一般也较大, 按照LIP的出现位置, 可进—步分为位于大陆内部的大陆溢流玄武岩、位于人陆边缘的火山型被动陆缘或位十大洋中的洋底高原。 Griffith (1990)提出动态地幔柱模式, 认为地幔柱的头部对应大型火成岩活动省, 而尾部对应热点,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成分、同位素组成等由十地幔柱对地壳的交代而往往具较宽的范围,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化研究即表明, 岩石圈地幔部分加入(当时地幔柱的活动,西伯利亚玄武岩省曾被认为是最大规模的大陆溢流玄武岩, 其覆盖面积达2.5×l06km2,体积2×106-3×106km3, 且主要在( 250±0.6)Ma内喷发(Campbell et al.,1992), 最近识别出代表泛大陆在200Ma左右开始裂解的中大两洋火成岩活动省(以CAMP)( Marzoli el al, 1999), 其覆盖面积更大, 当初达7×106km2,面积15×105km2、体积估计为(2400-6500) ×10 4 km 3 (可将美国大陆覆盖5km厚的一层)、形成时岩浆喷发速度高达8-22km3/a的Ontong-Java洋底高原无疑是目前发现的人洋环境内最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事件(Tarduno et al.,1991)。 中国领上内目前较公认的地幔柱是二叠纪末形成的峨眉山玄武岩, 其面积25×104km 2 , 当时地幔柱中心在大理附近, 该处火山岩层厚达5km。 在地貌上, 当地幔柱头部上升至大陆下, 在大规模火山活动前可使地表隆升多达1km左右, 可产生直径上百万米的穹隆, 相应的地表水系均表现为向穹隆边缘流。 Cox(1989)在调查了阿拉伯、德干高原等大陆溢流玄武岩后, 进一步提出这种特征地形和水系在地幔柱上升2亿多年后仍能有所保存而在人洋中, 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区域,表现出大洋内隆起几百至上千米的火山岛或洋底高原, 如调查表明Kerguelen和Broken ridge等洋底高原最初喷出形成时都位于海平面之上, 并在海面上接受了长期的侵蚀后才逐渐下沉至现今深度,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中脊相应高度也有抬升,如在冰岛大西洋洋屮脊已上升成岛。 邓晋福等(1992)在讨论中国北方大陆下的地幔热柱与岩石圈运动时,提出了亚热柱的概念。 亚热拄为热柱头部的次一级隆起,其直径为450~525km,平均为500km。中国东北及其邻区可分出7个这样的亚热柱。 牛树银等(1997)提出,华北古陆250Ma以来的演化受河淮地幔亚热柱强烈活动的控制。 热点的分布受什么因素控制? Sahagian(1980)将Burke et al.(1976)的约100个热点删去接近板块边界的热点后,发现余下的89个热点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板块之上的热点数目和板块的运动速度有联系,缓慢运动的板块上热点的密度高。Stefanick et al.(1984)的研究得出,热点大量集中在与大地水准面高相对应的半个地球内。 很多学者还注意到, 热点的最大密度出现在同联合古陆的位置相联系的大地水准面高的地方。看来热点是一种深刻的地球内部过程的表面表现形式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