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docVIP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的推动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逐步将劳动密集型的部门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亚国家(东盟四国和中国),形成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这里的东亚国家主要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台湾省、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共10个经济体。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和优惠的贸易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来自东亚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迅速融入东亚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并成为区域生产网络的中心。中国和东亚国家之间的新国际分工模式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一、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 区域生产网络是指跨国企业通过跨境方式来组织安排研发、产品设计、投入品提供、产品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从而形成的包括其子公司、分支机构、下级承包商、供应商、服务提供者,以及其他具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在内的生产网络。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促使跨境生产网络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 国际分工的深化 产品内国际分工成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形成的内在动力。技术进步使交通、通讯和协调成本大幅降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产业内进一步深化到产品内。产品内国际分工是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部分或环节,并根据各部分或环节的特点将其配置到最有优势的区位的方式。发达国家由于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往往从事设计、开发以及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而发展中国家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多从事劳动密集度较高的加工和装配环节。东亚国家之间具有地理位置邻近和文化传统相似的优越性,可以节省交通和协调成本,再加上各经济体产业结构呈鲜明的阶梯形特征,使得东亚国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恰好为跨国公司进行分散化生产、构建区域生产网络创造了条件。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货币大幅升值,削弱了这些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他们逐步将一些劳动密集型部门转移到低工资的东盟四国和中国大陆,从而使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迅速扩张。 (二)制度因素 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是决定一个国家参加国际价值链分离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东亚国家和地区纷纷实施了与外商直接投资(FDI)相关的各项政策改革,包括降低外资份额限制、外资流入限制,鼓励FDI进入本国,同时采用多种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国组建生产网络。在关税方面,采用了“双轨制”税收政策,即对一般进口的产品采用较高的进口关税,从而起到保护本国产业的作用,对用于再出口的进口中间投入品豁免或者减让关税,从而激励出口产品的生产。与此同时,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东亚国家这种具有鲜明特征的引资政策,使区域生产网络呈现明显的加工特征。 二、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特点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涉及多个国家、多种产业,较德国和捷克、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生产网络更为引人注目。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主要特点如下: (一)雁型模式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形成打下基础 对东亚分工模式的传统解释是“雁型模式”,即以技术资本密集产业为主的日本为领头雁,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亚洲四小龙紧随其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东盟四国和中国断后的飞雁型模式。日本是亚洲国家中唯一的发达国家,其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区域内直接投资,首先带动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亚洲四小龙产业升级之后,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部门进一步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东盟四国和中国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了类似“飞雁”的分工模式。这种模式反映了东亚经济体的产业结构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经历长达十年的低迷期,其在东亚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下降,中国迅速崛起和融入东亚国际分工体系,并成为推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传统的雁型模式已不足以解释东亚经济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区域生产网络。联合国贸发会议认为:“全球价值链的分割及供应商网络的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但是,毫无疑问,雁型模式是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雏形。 (二) 中国成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中心 中国是亚洲分工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成功展示了一个后来者如何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并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国能够迅速成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中心,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劳动力成本较发达国家具有绝对优势,另外劳动力素质较高,经过劳动生产率调整后的劳动力成本也是东亚一些发展中国家无法比拟的。二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采取了“双轨制”的贸易政策,推动了加工性质贸易发展。中国成为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中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国和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19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