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追记
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追记【编者:】五月春暖,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再一次点燃中日友好邦交的希望之火,胡锦涛主席以中日青年老朋友的身份在日本受到热烈欢迎。追忆起1984年9月,他曾以全国青联主席的身份在上海虹桥机场亲迎日本3000名青年访华团,日本的青年人对此“暖春之旅”有着十分特殊的情感。1983年11月,时任党的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日本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青年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于1984年的秋天来中国访问。现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径当时作为上海青年检察官代表,参加了这次中日青年大联欢上海活动的接待工作。
邓小平提出,要发展扩大中日两国之间的往来“着眼于人民、着眼于未来”,是这次中日青年大交流的主题,我在新闻媒体上看到这个精神的时候,也接到了在上海市团委挂职秘书长的齐奇(现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打来的电话,让我参加接待工作,我们那时候一起在市检察院工作,同时也接到了中日青年友好联欢上海筹备办公室参加培训的通知。政法系统参加接待的还有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年法官赵旭明和市司法局团委书记成锡奎。在宝钢招待所,虽进行了“填鸭式”的培训,但至很久以后,我才理解了举办这次大联欢的初衷。1982年7月,发生了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篡改日本侵华历史的事。日教组(日本教职员工会)勇敢斗争,坚持应以真实的历史教育日本青少年。我国也进行了必要的斗争。当时邓小平提出,要发展扩大中日两国之间的往来,前一段我们也确有对民间往来重视不够的缺点,要纠正过来。
1984年9月24日开始,来自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政府220个团体、单位总共3017人组成的217个代表团,包括63名记者,集结在日中和平友好的旗帜下分四路从北京、上海踏上访程。
我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巨大规模的外事接待,翻阅编发的接待工作手册,惊叹上海接待组织工作安排的周密细致,那个年代没有手机通讯,但是任务表清晰地告诉我,在国庆前后的两个阶段中,我要和陪同来自日本国际学生协会和日本茨城县政府青年两个代表团在上海的全部活动。所有的接机、乘车、住宿、访问、联欢活动和所有的责任人一目了然。
9月25日中午,虹桥机场停机坪阳光和煦,我和同济大学团委书记洪建一一起,在三叉戟客机舷梯上鱼贯而下的人群中找到了E11团号的日本国际学生协会的20名大学生,这是一群年龄都在20岁上下的大学在校生,其中有五个是法律专业的,他们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高兴地和我们相互问候,望着这群日本战后20年左右出生的青年,我心里突然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感慨,我的父亲是抗日战争前期在胶东参加革命工作的,或许为抵御他们的父辈侵略而曾刀枪相见,今天的后代都成为和平使者,也许源自共同的期盼――世界和平。
老人微笑着,向肆虐者的同胞后代释放着善意
位于沪太路上的上海家具厂,成为日本学生了解上海工业的参观点,因为那个年代上海生产的木器家具尤其是油漆工艺精美细巧,那“三十六只脚”是当年大龄结婚者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在虹梅路的上海县梅陇乡牌楼大队,日本学生看到了中国江南农村人民公社集体和鱼米之乡的家庭生活场景。
站在虹口公园鲁迅先生墓的铜像前,日本大学生都凝重而眼中流露出仰慕的神情,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书,但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鲁迅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可以使之凝聚气息的形象。
复旦、同济和交大等大学的中国学生在虹口公园内和日本学生们进行了恳谈活动。偌大的一个公园,还是有人走丢了,还是有人喝了自来水龙头里的水拉肚子了,我想起在接机登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大家把手表从东京时间拨成北京时间,告诫大家不要喝自来水龙头的水,因为我那时候刚知道在日本水龙头的水就是饮用水,我觉得难以启齿作解释,只能向往上海也会有这一天。
大客车沿着虹口区的旧街道穿行时,道边有人在涮马桶,车上的学生新奇地拍照,道边有几个蹒跚老人对着风驰电掣的车队微笑地招手,学生们也欣奇地拍照。日语翻译告诉我说他们没见过涮马桶,又告诉我说他们很想下车和那些老人说说话,因为他们中有的人知道上海曾经遭受过日本军的进攻,上海的闸北曾经被日军的飞机炸成一片废墟,平民血肉横飞,他们觉得这个年纪的老人一定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个惨景,但是现在却微笑着向肆虐者的同胞后代释放出这样的善意,他们真的很感动。
我真的也很震惊,我以为他们这些战后的新一代人不会知道1931年到1945年那段历史和自己父辈的刺刀和大皮靴,但是他们很清楚也很明白,他们的这番话蕴含着替父辈的罪行深深的悔罪和歉意。事后我从简报中看到这一批访问者去南京,在这个曾经被日军屠城的地方后有人放声大哭的报道,有人说“没有想到在曾发生过大屠杀的地方受到亲人般的接待”,因此更加“深感内疚”,主动举行“日中不再战”的宣誓。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的良知是蕴藏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