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启示

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启示加工贸易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形式之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出口、利用外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加工贸易大力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付出了高昂的环境成本,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新增1853个海关商品编码,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等高污染粗加工商品;2008年4月,又发布了08版《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共有1816个海关商品编码位列其中,包括新增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禁止类商品目录39个。这些均为推动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此背景下,如何具体实现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摆在各级政府和众多学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我国台湾地区加工贸易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历多次成功转型,其中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因此,笔者试图对台湾省加工贸易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转型的经验,为推动我国大陆加工贸易升级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台湾加工贸易的发展过程 台湾加工贸易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通过加工出口区进行的,所以其转型升级更多是通过加工出口区的发展来实现的,按照加工出口的产品性质不同,其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66-1973年)。20世纪60年代,当时国际市场上日用品普遍存在供不应求状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原因,面临着战略性调整。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台湾当局审时度势,采取了“进口―加工―出口”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进养出,以出促工,通过对外贸易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1965年,台湾设立了第一个加工出口区――高雄加工出口区。1971年,又增设了楠梓和台中两个加工出口区。在这一阶段,加工出口区主要是发展100%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成衣、针织、皮革、工艺品、制鞋、家具、玩具等产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进一步膨胀扩大,至1973年左右,开工厂数达到加工出口区历年来最高点,以后则逐年下降。此时,台湾当局发展加工贸易的做法是主要从日本(部分从美国)进口电子零部件和化学原材料,从美国引进机器设备加工生产成套家用电器、化学纤维和纺织品,再向美国出口。 2.发展阶段(1974-1983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和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台湾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进入一个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率大幅度波动时期。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也相继设立了加工出口区或类似的经济特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这使得台湾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削弱。面对强大的压力,台湾加工出口区在夹缝中求生存,及时调整了加工贸易发展战略,从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但这一阶段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占比60%,并辅以技术贸易如收放机、电阻电容、PC板等初级电子产品。 3. 第一次转型(1984-1995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对台湾的出口贸易带来严重影响。再有,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和工业原料,再向美国市场出口的“三角贸易”结构,使得台湾对日本存在较大的依赖性,进口价格受制于人,工资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企业成本上升。再加上台币币值高估等因素使得岛内加工出口区竞争力下降,进入又一调整转型期。这一时期,虽然台湾加工出口区投资仍保持上升趋势,但企业数、就业人数等其他指标却一直处于下降阶段,如投资额从1986年的4.59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9.68亿美元,入区企业数从1986年的252家下降到1994年的233家,就业人数从1987年的90807人下降到1994年的41925人,加工出口区就业人数占制造业总人数比重1986年以后下降速度加快,从1986年比重为3.13%到1994年比重仅为1.69%。这说明加工出口区投资向大型化发展,转向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产业,其中科技产业大于65%,劳动密集除成衣外,几乎全部淘汰,代之以IC加工产品、光学产品、电脑及其周边设备及精密机械等。 4. 第二次转型(1996-2000年)。台湾加工贸易又进入新的阶段,依靠为国际知名厂商做OEM生产,并逐步在主机板生产、IC设计加工等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环节建立起竞争优势,到此时己经成为拥有自己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全球信息产品生产的一个基地。同时台湾当局以优惠的政策吸引高科技跨国公司在台湾设立研究及发展中心,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给予政策支持。这一阶段,高科技及大资本的密集型产业已大于80%,产品除上面所说的技术密集产品外,还有IC与电脑组合产品、数码光学产品等,另有知识服务型产业如仓储转运及贸易服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