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工业技术探究院成功经验.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工业技术探究院成功经验

台湾工业技术探究院成功经验台湾工研院发展概况 从时间序列来看,台湾工研院的成长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973~1978 萌芽期 1979~1985 成长期 1986~1989 发展期 1990~1994 茁壮期 1995~ 全资源经营时代 基于系统观来看,在资源投入、组织演化及经营成效几个方面,工研院历时30载,几经沿革与嬗变,发展成为时下的强势态。资源投入包含经费和人力资源两方面的指标,组织演化包括组织沿革与组织再造,经营成效包括技术发展、技术实施、产业服务、创生企业及建构增长点等。 资源投入 经费结构 按照《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有关规定,工研院由政府出资创立基金成立。历经30年的发展,工研院的经费来源逐渐从纯粹依赖政府投入转变为以合约经营为主。1990年代以来,工研院强化了产业服务,以1:1为量化指标,即承接公共部门(含政府相关机构)项目的经费与面向产业服务的企业委托项目经费比例持平。经费结构如下: ①公共部门项目经费:政府相关部门委托。 ②技术服务项目经费:军方、企业委托项目,以及面向产业的咨询、培训、检测、分析等服务项目。 ③创生企业收入:通过技术创新,接受委托的特定产品研发项目。 ④业务外收入及捐赠收入。 人力资源结构 人力资源现存量6000人左右,平均约36岁,硕、博学历占总人数的比例由成立之初的18.66%上升到51.97%。工研院已经成为一个专业研究机构,平均工龄十年以上,大部分为专业人员,几乎涵盖了所有技术领域,分布在7个研究所与5个研究中心里。 工研院不仅是技术研发机构,也是高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孵化器。到2002年,从工研院转业到各界的人员累计超过1.5万人。工研院输出人力资源的原则:①遵守知识产权及相关的纪律规定;②避免影响重大项目的进行。 组织演化 组织理念 工研院的任务是:提升产业技术,创生新兴产业,改造并升级传统产业;开发产业技术,通过推广和应用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这个任务,工研院历任院长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理念: ①王兆振:致力于工研院基础性研发能力建设和人才培育。 ②方贤奇:配合政府发展战略性产业为工作要旨; ③张忠谋:积极推动技术扩散,涉入高技术领域。 ④林垂宙:加强技术服务,积极参与产业活动。 ⑤史钦泰:坚持“全资源经营”理念,力主整合工研院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形成总体产业效益,强化产业竞争力,发挥工研院整体价值。 ⑥李钟熙:笔者2003年10月底到工研院考察时李钟熙刚刚上任,组织理念尚不知晓。 值得强调的是,史钦泰主张的“全资源经营”理念是台湾工研院自1973年7月成立以来的重要沿革。具体包括三大策略: ①提高有形资产的附加值; ②开发无形资产的有形价值; ③发挥杠杆和桥梁作用,整合可用资源,追求产业效用最大化,使工研院得以永续发展。 主业变迁 为了提升产业技术,工研院随着产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自我调整。随着产业需求激增,开始扩散研发成果,并适时转移人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生。当前则以积极创造经济效益为主,推动产业界投入研发活动,配合政府均衡发展产业,开发前瞻性技术领域。 总之,工研院的主业一直在变动之中。在成立的前十年,处于萌芽期和成长期,致力于建立基本能力,网罗并培养人才;发展期的重点在于积蓄研发实力,将技术成果推向产业界,并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茁壮期扩大技术服务层面,追逐服务效益,增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加速产业技术发展并促进产业升级;进入全资源经营时代,通过整合有形与无形资源,呈现出创新与国际化的新态势。 组织沿革 1973年,工研院初创之时,仅设立金工所,矿研所,联工所。到了2002年,则演进为“7所5中心”,分别为:电子、电通、光电、机械、化工、材料、能资等7个研究所,及量测、航太、工安卫、生医及系统晶片5个研究中心。 组织再造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促使工研院必须转变为创造知识的组织。为此,成立了前瞻性的研究机构――纳米科技研发中心;围绕产业服务效率的提升,重新组合并建立了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资讯技术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会计资源中心。 经营成效 技术发展 为加速成果转化,1986年工研院制定了《技术扩散实施办法》,涉及的内容有技术扩散报道、技术公开和技术转移。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制度安排。 在知识产权产出方面,岛内累计获证专利数为5300余件,岛外累计获证专利数超过2300件。目前,平均每天产出2.4件专利,3.8个研讨会。 技术实施 工研院以多元化的方式(产业界先期参与、国际合作、交互授权、知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