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金融自由化历程回顾及分析
台湾金融自由化历程回顾及分析一、台湾金融自由化的背景
(一) 经济自由化方针的主导
经济体制决定了相应的金融体制的建立。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时期,台湾经济应该说是一种深受“政府”直接干预的经济体制,但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这种体制具有合理性。与此相应的台湾金融体制,即以公营银行为主、实行利率管制的金融体制对于配合台湾当局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各项经济政策措施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说这种备受管制的金融体制将稀缺的资本配置到最需要发展的产业和部门。
进入80年代以后,台湾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即经济快速成长,多年的经济发展使得贸易顺差扩大,外汇存底激增,货币供给大幅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呈现山雨欲来的局势,因此当局便提出经济自由化的方针,以期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机能充分发挥作用。作为台湾经济自由化重要内容的公营企业向民营化方向的转变,必然要求支撑这种政府主导型经济的金融体制,相应转化为由市场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金融体制。这就是台湾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层原因。
(二) 经济环境剧烈变迁的逼迫
80年代台湾经济环境出现了内外不同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投资意愿持续低落、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外贸持续顺差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四个方面。
1.投资意愿持续低落,投资率不断下降
经济的飞速发展、出口的增加、不仅培育了人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更加速了累积财富的速度。80年代开始资金的供求逐步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市场利率长期走低,由于利率受到当局长期的管制,银行利率高于当时市场利率,银行出现了拒收大额存款的现象,金融管道的不畅导致民间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市场、大家乐赌博市场和股票市场。过高的贷款利率使得投资者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取低廉的资金,一些周期性长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所需要的资金也出现紧缺,这种情况已经发展成为妨碍台湾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绊脚石。因此,进行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业运行效率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2.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整个80年代,台湾制造业工资指数的增长都要快于劳动生产率指数的增长。当时台湾的金融体制在利率管制和金融机构设立限制下,中小企业信用成本高昂,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中小企业作为台湾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前景决定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因此,从金融体制的改革人手,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是80年代台湾当局不得不进行的一项改革。
3.外贸持续顺差
多年的外汇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新台币实际汇率不断上升,在这种形势下,台湾的机动汇率制度如果还不改革,不仅会导致更大的升值压力,而且也影响到台湾的金融物价稳定,即顺差持续扩大、岛内货币供给量增加、进口物价相对上涨等都随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基于种种考虑(包括美国方面的压力),台湾当局终于在1989年4月3日宣布取消机动汇率制度,采取放任自由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在外汇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4.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竞争,更使得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出口产业的台湾经济面临前堵后追的艰难境地。80年代以来,台湾对外贸易持续顺差,而且顺差过度集中于美国,1986年就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对美输出伙伴,从而成为美国缩减贸易入超的主要报复对象。加上台湾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各项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而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需要投入大量周期长的资本,因此改革当时的金融体制迫在眉睫。
(三) 金融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批年长的国民党高层决策者深信金融风潮是导致当年在大陆失败的重要原因,到台湾之后便对金融业处处设防,严加控制。不仅对金融机构的增设严格限制,而且实行利率管制和选择性信用管制,最终结果是金融机构以公营银行为主,严重缺乏效率且竞争力普遍不足,只有信用良好、资本雄厚的大企业才能获得贷款,而中小企业却贷不到款,从而转向地下金融,导致非法的地下金融泛滥。
二、台湾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一) 金融机构设立的自由化
机构设立的自由化主要是银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3期行业的自由化,虽然保险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等有过短暂的开放阶段,但是那不能称为金融的自由化,因为金融自由化是一个逐渐放宽的过程。1989年7月的“新银行法”颁布实施具有分水岭的意义,以前实施的“旧银行法”虽然没有禁止银行的设立,但由于没有授权金融当局订定银行设立的标准,实际上是关闭了设立银行的大门。十几年来台湾新设立的民营银行寥寥无几。之后的“新银行法”实施后增加了新设新银行法的依据,1990年4月,“商业银行设立标准”已获“行政院”通过,从那以后“财政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