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物的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聚物的分类

5.2.3 共聚物组成分布及其控制 5.2.3.1 共聚物组成分布 由共聚合方程求得的是瞬间的共聚物组成,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通常情况下,由于两种单体的聚合反应速率不同,共聚体系中两单体的摩尔比随反应的进行而不断改变,因此,除恒分共聚和交替共聚外,共聚产物的组成也会随反应的进行而不断改变。假如不加以控制的话,得到的共聚产物的组成不是单一的,存在组成分布的问题。 以自由基共聚较为普遍的情形r11,r21为例: 在(f1)B投料,反应过程中进入共聚物中的M1单体单元的摩尔分数F1始终大于单体中M1的摩尔分数f1,使得残留单体组成f1递减,相应地形成的共聚物组成F1也在递减。 5.2.3.2 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 而为了确定共聚物瞬时组成随转化率变化的函数关系式,需对共聚物组成方程进行积分。以Skeist方法积分得: 对于一共聚单体对,r1、r2是确定的,转化率C 也可以实验测得,初始原料单体组成(f1)0 、(f2)0是已知的,因此通过上式即可求得不同转化率时的 f1 和 f2,进而通过共聚方程求得 F1和 F2。这样便可绘出组成 - 随转化率关系曲线。 苯乙烯(M1)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2)共聚时,单体组成、共聚 物组成及共聚物平均组成随转化率变化的关系 5.2.3.3 共聚物组成分布的控制 共聚物的性能不但与共聚物组成而且与组成分布有关。若按共聚物组成来配制原料单体组成,当转化率达到100%时,共聚物的平均组成虽然达到了要求,但由于内在组成的不均一性,使其性能仍不能合乎使用要求。因此如何控制共聚物的组成分布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共聚物组成分布控制方法有以下三种: (1)恒比点一次投料法 当r11,r21,二元共聚有恒比点时,若共聚物所需的组成与恒比共聚组成相等或非常接近,那就将两单体按所需的比例,一次投入。 (2)控制聚合转化率的一次投料法 根据聚物组成与转化率间的关系曲线,则可由控制转化率的方法来控制聚合物的组成分布。 以苯乙烯(M1)-反丁烯二酸二乙酯(M2)共聚为例: 在曲线较平坦的部分对应的转化率下终止反应,便可获得较均匀的共聚物。显而易见,在恒比点进行的共聚反应得到的共聚物的组成不随转化率而变化(曲线6),配料组成在恒比点附近,即使在较高转化率下(-90%)共聚物组成的变化也不大(如曲线3、4)。但配料组成偏离恒比点越远,共聚物组成随转化率增高而变化的程度越大(如曲线1、5)。 (f1 = 0.2(1);0.4(2);0.50(3);0.60(4);0.80(5);0.57 (恒比共聚,6) (3)补加活泼单体 通过分批或连续补加活性较大的单体,以保持体系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单体组成基本恒定,便可得到组成分布较均一的共聚物。例如对于r11,r21,即F1 f1的体系,应将单体M1分批或连续补加。 5.3 二元共聚物的微观结构 ---- 序列长度分布 5.3.1序列长度分布 除了宏观上共聚物瞬时组成及组成分布问题,若从微观上考虑,还存在着两种结构单元在共聚物分子链上排列的问题,即共聚物的序列结构也称序列长度分布。 序列长度:在一相同的结构单元连续连接而成的链段中,所含该结构单元的数目。 例如在下图所示的链段中,由7个M1连续连接而成,其序列长度为7,称为7 M1序列。 以此类推,有1 M1、2 M1、3 M1、…… n M1序列。 对于严格的交替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其共聚物分子链的序列结构是明确的。除此之外,一般共聚物的序列结构是不规则、不明确的,其序列长度呈多分散性。采用统计的方法,可以求得单体M1或单体M2各自成为1,2,3,4 …… n连续序列的几率,即序列长度分布。 活性增长链 的链增长方式有二种: 几率为P11 几率为P12 P11和P12可分别由相应的链增长反应速率表示: 活性链 与M1加成一次几率为P11,则加成两次几率为 P112,以此类推,加成(n-1)次几率为P11(n-1)。若要形成n个M1序列 (n M1序列),必须由 与M1加成(n-1)次,而后再与M2 加成一次: 则形成 n M1 序列的几率为: 同理形成n M2序列的几率为: 由此可见,单体M1或M2各种序列长度的生成几率即序列长度分布,与各自的竞聚率及单体组成有关。将n分别为1,2,3,4……代入上式,便可得到M1或M2各种序列长度的生成几率。 以r1=r2=1的恒分共聚为例(且f1= f2),M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