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受体受体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㈠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一、神经元与神经纤维 (一)神经元结构与功能: 1.基本结构: ⑴胞体;⑵树突; ⑶轴突:轴丘与始段; 轴索(N纤维);末稍(突触小体) 2.基本功能:⑴接受刺激、⑵整合信息、⑶传递信息;(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电生理学特性分类:A(Aα、Aβ、Aγ、Aδ)、 B、C 三类 2.根据纤维的直径分类:Ⅰ、Ⅱ、Ⅲ、Ⅳ 四类 ;(四)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五)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1.顺向轴浆运输:由细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转运 2.逆向轴浆运输:自末梢向胞体的转运 ;二、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支持、绝缘和屏障作用; 修复和再生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维持神经元正常活动; 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一、突触的结构及分类 ;2.突触的分类: (1)按接触部位: 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轴突突触 (2)按突触对后神经元功能活动的影响: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二)电突触: 结构基础为缝隙连接 特点:兴奋传递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为双向性传递;(三)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无特定突触结构的化学信息传递。 特点: 不存在突触的对应支配关系,范围较广,作用较为弥散;(一)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概念:由突触前膜释放,具有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携带和传递神经信息功能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具备下列条件:P295  ;1.外周神经递质: ① 乙酰胆碱(ACh):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 ② 去甲肾上腺素(NA、NE):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③ 肽类:支配消化道的外周神经纤维,除胆碱能纤维和肾上腺素能纤维外,还有一些神经纤维可以类化合物,多位于壁内神经丛中,称为肽能神经纤维。 ;交感 神经; 2.中枢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递质种类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四类:分布详见书中介绍(P296-297) ① 乙酰胆碱:ACh; ② 生物胺类:包括有多巴胺、5-羟色胺、NA; ③ 氨基酸类: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 ④ 肽 类:P物质、脑啡肽; ⑤ 其他递质:NO ;(二)受体; 1.胆碱能受体 (1)M型受体: 主泛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以及部分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骨骼肌的血管壁上。可受阿托品的阻断。 (2)N型受体: N1型受体分布在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ACh与之结合可引起节后神经元兴奋。N2型受体分布在骨骼肌终板膜上,ACh与之结合可使骨骼肌兴奋。N1型受体可受六烃季铵阻断,N2型受体可受十烃季铵阻断。N1型和N2型受体均可被氯筒箭毒碱阻断。 ; 2.肾上腺素能受体: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和β型两种。 (1)α受体: 分为α1和α2两种亚型。 α1受体:分布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 α2受体:主要分布于肾上腺素能纤维末梢的突触前膜上,对突触前NE的释放进行反馈性调节。 酚妥拉明是两种亚型的共同阻断剂。 ;(2)β受体: 分β1型和β2型及β3型三种亚型β型受体分布较广,广泛分布于骨骼肌血管和腹腔血管的平滑肌上以及心肌、胃??道SM、子宫SM、膀胱逼尿肌等部位。 NA与β2型受体结合主要产生抑制性效应,使平滑肌舒张,但NA与心肌β1型受体结合则产生兴奋性效应,使心脏活动加强。 普拉洛尔主要有阻断β1型受体的作用; 纳多洛尔主要有阻断β2型受体的作用; 盐酸普萘洛尔则同时具有阻断β1型受体和β2型受体的作用。;; 3.突触前受体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如α2受体 → NA释放↓;β2受体 → NA释放↑。 4.中枢内递质的受体 种类很多(P301)  ; 第三节 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一)分散式(辐射式);(二)聚合式 (三)单线式 ;(四)链锁式与环式: ;三、兴奋传递的特征 ;1.突触后抑制 ⑴ 传入侧枝性抑制: 协调不同中枢的活动 ⑵ 回返性抑制: 使活动及时终止(同步化);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