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
情感障碍,哭笑不止:治疗:风池、风府、四神聪。 手指屈伸困难:手指拘挛内八邪、后溪、合谷。先针后溪、合谷,待手指伸开后在针内八邪。不能握拳,十宣点刺。 足内翻:纠内翻(外踝后缘上3寸)。 * 偏瘫肩:常因为肌无力引起肩关节半脱位导致疼痛,肩关节活动普遍受限。可以分为痉挛和松弛两种。治疗: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将患肢吊起,病人在仰卧时,肩关节处于外展位。针刺臑俞、肩井、臑会等局部腧穴,用电针。选密波治疗肩关节半脱位,选疏波治疗疼痛。同时配合后溪、条口穴,针刺时活动肩部,疗效较好。在不损伤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 * 偏瘫分为3个阶段:一为脑休克期,肌力和肌张力低下,采用电针疗法。二为脑恢复期,腱反射活跃,肌力和肌张力逐渐恢复,采用毫针和头针结合。三为肢体痉挛期,肌张力增高,配合远道取穴,并运动患肢。结合头针治疗。 * 偏瘫肢体的康复训练 患者的上肢从近端向远端被动运动,肩关节在90~120度范围内外旋、外展和前伸运动。上肢的恢复一般较下肢要慢,尤其是手部精细动作很难恢复。 鼓励患者自行翻身,发病一周后训练从卧位到座位的转换。能坐稳后联系跪,然后下床站立,在慢慢练习行走。坚持踝关节的被动背曲运动,预防足内翻。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包括进食、整容动作、大小便、穿脱衣物鞋袜、洗澡等。 被动运动的原则是从小关节到大关节,从远端到近端。 * 护 理 心理护理:偏瘫病人病程长,恢复慢,没有治疗的信心,或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要与病人多谈心,消除病人的紧张,忧虑的心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以配合治疗。 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经常按摩患肢,防止肌肉萎缩,并通过自主活动来恢复肢体功能。 对失语的患者,可以通过制作卡片、联系发声的方法帮助他恢复语言功能。 * 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要防止发生褥疮,应该经常给病人翻身。在身体收压,或骨骼隆突的部位垫上气垫或海绵垫。 5、对于大小便失禁者要经常清洗,在局部涂油,保护皮肤。在中风的急性期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能诱发再次中风。应多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 6、合理加强营养,能改善全身的状况,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7、要积极预防中风,控制高血压,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肥甘厚味和刺激性的食物。 * 专家治验 周楣声(安徽)放血急救,艾灸预防治中风 急性期:尺泽、委中各放血100毫升以上,量少无效(主治高血压)。十宣点刺出血数滴。第二椎尖、第五椎尖各直接灸10壮(主治抽搐,双目上视)。 恢复期:取穴:百会加四神聪,左右风池、阳陵泉,火针治疗。用血管钳夹住大头针,烧红后,每穴点刺3次,深约1毫米。中风12穴(百会、听会、颊车、地仓、曲鬓、风池、大椎、肩髃、曲池、风市、足三里、绝骨)轮流使用。 * 焦顺发(山西)运用头针治中风 选穴:下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上1/5和足运感区,上肢瘫痪取对侧运动区中2/5,口歪舌偏,言语不清取对侧运动区下2/5,麻木疼痛取对侧感觉区。快速捻转,每分钟约200次,留针5~10分钟,共捻3遍后起针。 * 何树槐(北京)用华佗夹脊穴治疗中经络 取穴:华佗夹脊穴5、7、9、11、14(腰2)、四神聪、三阴交。取1.5寸长毫针,与皮肤呈75度角,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左右。行提插泻法,使针感沿着肋间或脊柱传导。四神聪刺入0.5寸,三阴交直刺,以有麻感为度。 * 李家康(湖北)辨证针药结合治疗中风恢复期 A 恢复早期分型:1、肝肾阴虚 2、痰浊阻滞 3、气虚血瘀 4、脾肾亏虚 5、湿邪困阻 * 肝肾阴虚:后期肌张力容易偏高。治法:滋阴补肾,潜阳熄风。主穴:百会、阴谷(双)。配穴:风池、太溪、太冲、内关、曲池、上巨虚、阳池、后溪。(均为双侧)。肝阳(位于足大趾尖中点)。中药:大定风珠。 * 痰浊阻滞:针灸对该型疗效最好,治疗该型中风注意不能再滋阴,湿痰风痰要一起化。治法:化痰醒脑,开窍通络。主穴:人中(强刺激到流泪)、太冲透涌泉(双)、丰隆。配穴:、风池、足三里、心俞、厥阴俞、三阴交、神门、劳宫(双)、上星、中脘。中药:神仙解语丹。 * 气虚血瘀:该型病人大于60岁的针刺手法不能太重,用药时不能用破药。 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主穴:气海、膈俞、人中。配穴: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合谷、曲池、肩髃、肝俞、率谷。中药:补阳还五汤。 * 脾肾亏虚:治法:补益脾肾,通络开窍。主穴:关元、肾俞、脾俞。 配穴:合谷、劳宫、足三里、三阴交、照海、涌泉、太溪、大钟。关元用隔胜附子饼灸。中药:地黄饮子加减。 * 湿邪困脾:治法:健脾去湿,化痰熄风。主穴:脾俞、胃俞、丰隆。配穴:太阳、印堂、肩髃、手足三里、合谷、风市、三阴交、公孙、太冲。中药:胃苓汤与六君子汤加减。 * B 恢复中期:发病3~4月后,以恢复元气、益气活血胃主,中药治本,针灸疏通经络治标,并配合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