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解读与外感病证相适宜的辨证方法选择与运用xin.ppt

医学解读与外感病证相适宜的辨证方法选择与运用xin.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用xin

案例:任某某脉舌体征综合分析 辨病:多发性抽动症 辨证:志不足、意任证 治法:强志定意 处方:自拟强志定意散 清半夏9 g,巴戟天12 g,生白术24 g,茯神24 g,天冬12 g,桔梗9 g。水煎服日一剂14剂。 配合生活指导,即顺从式教育,增强孩子自信,避免含色素、添加剂、农药残留量高的食品。 先后用药14剂后,眨眼、张嘴、点头,耸肩症状缓解,偶清嗓,胆小症状明显改善,眠差消失。 志意脉诊临床辨证示例与药治 * 第五个问题:内伤形体病辨证 内伤病(重在伤) 人生命体自身的失和谐状态 * 重视病证与体质: 证是由遗传因子,或遗传因子加环境因子所形成的机体在临床上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综合反应,以及针对这种临床表现的治疗依据。为了使证进一步科学化,必须重视现症的获取和从个体差异与遗传差异的角度识证的方法。 * 以体质特征+临床症状为辨证用药指征的范例 : A、防风通圣散证: 体质特征-----体格健壮,呈脂肪型/肌肉型,肤色黄白,以白为主。青壮年以前,体力充沛,患病率低。壮年期以后,有脑出血、动脉硬化症、肾病、高血压等易患倾向。 临床症状特征------两大:大便多秘结;大鼓腹(重役腹),以腹为中心实满,心下部及两胁痞硬。 * 以体质特征+临床症状为辨证用药指征的范例 : B、大柴胡汤证: 体质特征-----体格肥满或筋骨健壮之人。 临床症状特征-----症状,胸胁部紧张感、痞塞感、痛疼,便秘倾向。体征,上腹角宽,心下痞厚坚硬紧张,季肋下部也同样坚硬紧张。 * 以体质特征+临床症状为辨证用药指征的范例 : C、桃核承气汤证: 体质特征-----体格健壮,易上火,皮肤色白。有妇科疾患、高血压症、肝炎等患病倾向,并易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头痛、头晕、耳鸣、肩酸痛、动悸、不眠、兴奋、健忘、衄血)。 临床症状特征-----髂前上棘附近有皮下压痛,少腹急结。 D、当归芍药散证: 体质特征-----体瘦,肤色白,常以贫血和腹痛为主诉就诊。 临床症状特征-----全身疲劳倦怠感,头重、眩晕、肩酸痛、耳鸣、不眠,腹部一般较软,下腹部无抵抗感或压痛。 * 以基础证体征特征+临床症状为辨证用药指征的范例 : 基础证是由虚、实、寒、热、气、血、阴、阳、火、湿、风、痰等中医基本概念组织成的,用来表述证的具体内容的最基础部分。临床常见的阴虚证、气虚证、阳虚证、虚寒症、虚热证、湿热证、气滞证、瘀血证等,便是基础证。 * 1.气虚证 1.1 概念 1.1.1通常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导致体元气来源受阻,或过度耗损以至难以自复之病理状态。 1.1.2临床所见,多为各种生理机能衰退的现象。 1.1.3 一般常有不同程度的少气无力、声低息短、自汗、头晕、动则喘促、消化机能减退、容易感冒、尿液难禁、以及内脏下垂等症状。 * 1.2气虚表现 1.2.1 主要表现: 1) 感觉周身软绵无力; 2)自汗出而质清稀; 3)大便不实或排便无力; 4)舌质淡嫩有苔; 5)脉无力/虚大有濡象; * 1.2气虚表现 1.2.2 次要表现: 1)声低息短; 2)少气懒言; 3)容易感冒; 4)面色晄白; 5)偶有持续低烧; 6)严重者可见气虚下陷,二便滑、难禁,脱肛; 7)不渴; 8)溺清。 * 1.3治疗要点 1.3.1气虚证当用补气法治疗,一般多从补益脾、肺、肾三脏入手,其中补脾尤为重要。因脾气旺则肺气自充,并可使肾中精气获得后天滋养,于是全身之气可望恢复/增强。 1.3.2用药可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炙甘草等。方予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为基础,灵活加减: * 2.阳虚证 2.1主要表现: 1)形寒肢冷,怯寒(无力感不若肢冷怯寒突出); 2)汗出发凉(冷汗); 3) 舌质淡形胖嫩,色微青,多津; 4)脉沉迟无力; 5)严重者大便全为未消化之食物和水分(下利清谷); 6)口常润而不渴; 7)小便频而长淸; 8)无力。 * 2.2治疗要点 2.2.1阳虚之证,一般可予扶阳法治疗。通常多从温补脾肾之阳入手; 2.2.2用药可选附片、肉桂、巴戟天、鹿茸、肉苁蓉、补骨脂、仙茅、仙灵脾。方用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附片、肉桂、甘草)等为基础方,加减化裁。 * 3.阴虚证 3.1概念: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久病耗损,颀伤太过等,使人体阴分亏虚,致出现盗汗、消瘦、便秘、夜间咽干,舌上少津、少苔、龟裂,脉细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阴化”是生命的两大要素之一。 * 3.2主要症状 1)形体消瘦; 2)夜间咽干; 3)盗汗; 4)便秘干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