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科学分科体系 学习基本要求及成绩评定 学习目的 了解环境类专业常用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理论、政策法规 基本了解掌握环境工程各方面的基础知识 水、气、声、渣基本控制措施,污染途径及危害 形成具有环境工程特色的工程思维方式 授课形式及学习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视频 第一章 绪 论 一、环境 (一)含义 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②环境要素属性 a. 最差限制律--针对环境质量而言 德国化学家J.V.李比希于1804年首先提出,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布来克曼所发展而趋于完善。 该定律指出:“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木桶原理 b. 环境要素的等值性 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 换言之,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才具有等值性。 c. 环境整体性 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 即一处环境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各个要素性质之和,而是比这种“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 d. 环境要素的统一性和制约性 岩石圈的形成为大气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存在,又为水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又孕育了生物圈 。 环境的功能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整体性 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其保护,从整体上看是没有地区界线、省界和国界的。 ②有限性 (空间、稳定性、资源、自净能力有限) 环境本底值—环境在未受到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环境中化学元素及物质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其大小与组成成分和结构,污染物的数量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关。 环境自净—污染物质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将引起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变化,而自身逐步被清除出去,从而使环境达到自然净化的目的,环境的这种作用称为环境自净。 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量超越环境容量或环境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这正说明存在环境有限性的特征。 二、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 第一类(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特点:不可抗拒、不可准确预知,如飓风、水灾、 火山爆发、地震、海啸。 二、环境问题 第二类(次生)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 从人类出现直至产业革命,早期环境问题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公害”加剧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城市环境问题阶段,此阶段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 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也就是在中、后期的四十多年内发生的。 2〕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 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死亡17人。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烟雾致使4000人死亡。 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丧生。 4〕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使400人死亡,植物大面积受害。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阶段 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沉降” Case2:羊绒衫的背后。。。 五、世界环境保护发展历程 1 产业革命以前 2 三废治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 1962年《寂静的春天》 1968年《增长的极限》 三废物质的“末端治理”,环境问题没有从根本得到解决。 3 综合治理阶段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 许多国家把环境保护写进了宪法,定为基本国策; 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和“综合治理”发展。 4 可持续发展阶段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出版;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污染预防”的新思想。 1978年2月,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宪法中对环境保护作出明确的规定。 ? 1989年底至5月初在北京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建EPC项目管控要点经验分享.pptx
- 中建EPC项目设计管理分享.pptx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 2 LOOKINGINTO THEFUTURE》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儿童自闭症社交训练.pptx VIP
- 2023-2014年医药制造业行业(证监会Ⅱ)比率、现金流、发展、盈利、经营、偿债能力均值.doc
- (人教2019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it 2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课件.pptx
- 《广播影视发展史》课件.pptx VIP
- 死亡否认=THE DENIAL OF DEATH_13854410.pdf
- 《广播影视发展史》课件.pptx VIP
- 采购管理第四版梁世翔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