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乡二元格局中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筑为例.pdf

城乡二元格局中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筑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大学 ·广播电视- JOURNALISMBIMONTHLY 2013年第3期总第119期 城乡二元格局中的公共文化服务问题 一一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为例 石力只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5) 【摘 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至今已经实施了15年,在这15年间,一方面它确实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效地 改善和普及了广播电视的基础设施,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前人研究都将它放置于广播电视业发展或者农 村建设的内部来看待,但本文认为,“村村通”工程所面对的农村现实源于城乡二元分割背景之下急剧的广播电视市场 化改革,而在它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很难回应由此带来的城市中心主义的问题。因此,它既难以真正回应公共文化服务 的具体内涵,又难以对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发展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所以需要跳脱内部视野,而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脉 络中对其进行考察与反思。 【关键词】城乡_元格局;公共文化服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1998年开始实施的重大项目,至今已经持续了15年。这15年的历 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8年至,J2000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1年至今。从具 体的建设实践来看,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当时全国10万个左右已经通电的广播电视“行政盲 村”能够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套广播以及本省(区、市)电台一套广播,同时还能收看到 中央电视台的一套节目以及本省(区、市)电视台一套节目。第二阶段则扩展到了新通电的行政 盲村以及自然村、“返盲村”(即原本能够收到广播电视信号,但后来由于技术或工作原因再次 接收不到信号的村落)等,并且要尽可能地使他们收听收看到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 然而,无论是从相关政策规划还是前人研究来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大都被放置于广 播电视业发展或者农村建设的内部来看待,却普遍缺乏城乡关系的视角。也因此,从国内的具体 实践来看,似乎我们对于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解也只能局限于农村而难以在城市中找到实 践的基础。换句话说,我们今天对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理解与实践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城乡二 元的格局的基础上的。 但是如果我们毫无异议地接受这样的理解与实践,就既无法解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 “来龙”问题,也无法真正解决它的“去脉”问题。 中国的广播电视业通常被认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 “四级办电视”、“广 告经营”以及“企业化运营”等分别是这个“迅速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与助推器,可 不难看出的是,这些对于中国广播电视业来说最为重要的阶段却很大程度地排除了对广大的农村 地区的切实考量。即便是最初的“四级办电视”推进到了“县”一级,但出问题最多的也恰恰是 这一级,盲目上马脱离实际的举措比比皆是,既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进一步加剧了基层负 [作者简介]石力月(1983)女.四川人.卜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博+ [基金项目]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三网融合发展与公共服务》(12YJC860034) 43 万方数据 担。而广告经营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化运营,则彻底将广播电视的发展推向了城市中 心。 所以我们今天考察“村村通”工程的开端,并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农村地区的贫穷与落后, 而需要进一步地追问,为什么到了中国广播电视业已经比较繁荣的1998年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广 播电视接收状况会如此之差,以至于必须要启动大规模的“村村通”工程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 题?也许“村村通”工程最初的推动者与负责人一一时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广播电影电 视局的前身)副部长田聪明的一番话能够提供一些解释:“当时不少电视工作者的心态是,因节 目上卫星和城市有线网的快速发展,城市观众看到的电视节目套数越来越多,清晰度越来越高, 因而电视广告费大涨,加上有线电视初装费、收视费,收入也大增。他们因此而感到紧迫的工作 是增加频道,开办新的栏目、节目,延长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