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焚烧若等闲”.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烈火焚烧若等闲”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曾在皇帝被瓦剌(là)族俘(fú)获的情况下率军民奋力抗击,转危为安,成为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陷而死.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lǚ)阎(yán)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 我叫石灰。 ?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石灰自述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chuí) 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fén) 烧 /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凿,撞击,雕琢。锤,敲打。千 万:指撞击次数多,虚指,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全:都。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人间:人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 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久保存在人间。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留于世。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