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之研究 - 中华科技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叙事诗之研究 - 中华科技大学

從「史詩」到「敘事詩」:看中國敘事詩的起源說 蘇美文 Mei-Wen Su 中華技術學院共同科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 要 當中國文學(詩)與西方文學(詩)相比較時,「為什麼中國詩歌沒有像西方那樣壯大的史詩出現?」這是近代文學研究者所問的重要問題之一。這個問題的產生與消解以及重新建構新路的過程,是本文關注的焦點。而中國敘事詩的起源說,正好可以作為觀察民初以來學界對中國敘事詩的態度、定義、研究方法等變化的一個最佳著力點。當胡適《白話文學史》將「故事詩」等同於「Epic」(史詩),這個看似錯誤,其實是可以用來解釋早期學者面對「中國為什麼沒有史詩」的問題時的心態。他們有意無意地由「史詩」的定義滑轉往「敘事詩」定義,經常在「史詩」與「敘事詩」之間滑動,而以「半個史詩」定義來找尋中國敘事詩的起源。再而,當意識到這個方式是鑿圓納柄,漸漸有建立中國自己敘事立場傳統的認識,並由此來尋索起源。於是形成二大類的起源說:(一)滑轉在「史詩」、「敘事詩」之間尋索下的起源說。(二)以「中國敘事詩立場」尋索下的起源說。而以「中國敘事詩立場」的起源論下又分為2種:(1). 集中於〈雅〉、〈頌〉,再兼及三篇〈國風〉。(2). 除了〈雅〉〈頌〉外,將〈國風〉大量納入。顯然第2種起源說,將敘事詩的定義放寬,這樣的起源說又可顯現出一種敘事詩研究的方向,即:(1)受敘事理論「敘事概念」之影響。(2)朝民間文學去挖掘。由此產生敘事詩與抒情詩互奪定義的現象,而造成另一種混然不清的狀況。但也因為注入民間敘事詩、少數民族敘事詩,讓這個領域增加許多前人所未見的材料。 關鍵字:敘事詩、敘事學、史詩、胡適、敘事詩起源 一、問題的產生與消解 「敘事詩」,簡單的定義是指:用敘事的方式來寫的詩,是詩的一種類型,至於何謂敘事的方式?何謂詩?要具備什麼形式、內容的條件?這些都是核心問題的討論,但是落在現代中國文學界中談敘事詩,就無法這麼簡單。因為「敘事詩」這個概念,亦即「敘事」可以成為中國詩歌的一種類型,是近代才被凸顯出來。在傳統中國古典詩中並無敘事詩這一類。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一文類的名詞而來討論呢?是因為中國文學(詩)與西方文學(詩)相比較時,衍生出來的問題。 中國文學中「詩」是最重要的一種類型,所以當東西方的詩對比相見時,才發覺西方文學史之初充滿著豐富的神話與龐大的史詩,希臘神話之集大成的荷馬史詩有兩部:〈奧德賽〉就有12105行,(伊利亞特)15693行,後來14世紀初但丁〈神曲〉,也是14000行之多。而中國文學史之初是《詩經》與《楚辭》,先不論神話的比重,就篇幅而言,與這些西方史詩比起來都是極小型的。其實在不同的文化傳統下,產生不同的文學取向與特色是很自然的事,各代表這個傳統下文化心靈的累積成果,一旦兩種文化成果相比較,此有彼無,此無彼有,此此彼彼,可藉由比較更突顯自己的特色、挖掘出久習不察的內涵,觀察出不同的文化走向等等,都是極有價值的。他方有而己方無,不一定代表沒有的就是較差、有的就較好,因為那只是暫時以他方的標準,來看己方而已,只是單純現象的有無,應該不涉及價值判斷。而且己方雖然在這個方面沒有,但一定在另一方面有,而這方面是他方所沒有的,所以以某單一部分來看有無,而來判斷優劣,本來就是不恰當的態度。但是在民國初年那種國力哀微的時代裏,在這種比對之下,很自然地產生:為什麼中國詩沒有像西方那樣壯大的史詩出現?的問題,其背後的心理就是:「史詩這麼好,為什麼我們沒有」?甚至「史詩這麼好,我們怎麼可能沒有」?在這種心理之下,一方面自慚形愧,一方面當然也會開始努力尋找所謂中國的史詩,企圖要來反駁「中國沒有史詩」,證明「中國也有史詩」。在一番努力找尋史詩的過程中,正呈顯這個時期文化弱勢的現象,但也未嘗不是一種文學史的發展過程,但這種心態,一方面會漠視中國詩的特色走向,一方面更容易穿鑿附會,定義不清,胡亂比會,反而看不清問題所在。 在那個時代的梁啟超,有一段話正可代表這樣的心情與反省: 秦西詩家之詩,一詩動輒數萬言…而中國之詩,最長者如〈孔雀東南飛〉、〈北征〉、〈南山〉之類,罕過二三千言外者。吾昔與黃公度論詩,謂即此可見吾東方文學家才力薄弱,視西哲不慚色矣。即而思之,吾中國亦非無此等雄著可與彼頡頑者,吾輩僅求之于狹義之一詩,而謂我詩僅如是,其謗點祖國文學,罪不淺矣。 看到西方數萬言的史詩,梁啟超在與黃公度論詩時,自慚地認為東方文學家才力薄弱。但是後來又反省到東西方對「詩」這一文類,其內涵是不同的,所以強加對比是不合理的: …詩詞何以有狹義有廣義,彼西人不一體,吾儕譯其名詞則皆曰詩而己。若吾中國之騷之樂府之詞之曲皆詩屬也,而尋常不名曰詩,于是乎詩之技乃有所限,吾以為若取最狹義,則惟三百篇可謂之詩,若取其最廣義,則凡詞曲之類,皆應謂之詩。數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