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圣婴期间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温距平与风向图 - 南一书局
第九章 氣候變化 9-1 從地球歷史看氣候變遷及影響 9-2 短期氣候變化 地球變動 各種活動進行的時空範圍不盡相同。 氣候變遷 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各氣象要素:氣溫、溼度、降水、風等多年平均狀態,以及特殊年之極端值。 若平均氣候狀態不斷進行顯著改變,就是現今大家所熟知的氣候變遷。 南北極的冰芯、樹木年輪、黃土、深海岩芯、岩層等等,都是科學家研究古代氣候的「羅塞塔石」。 樹木年輪 氣候暖和的年代,樹輪寬度會寬些;寒冷乾燥的氣候,樹輪寬度會窄些。 8億年以來的冷暖氣候變化 紅線代表20世紀初期的平均溫度15℃。 全球氣候冷暖變化及環境變遷造成了多次生物大規模滅絕。 長時間尺度氣候的變化因素 板塊運動 5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的急遽隆起,阻擋印度洋季風,青康藏高原北側因此形成沙漠。 火山噴發 白堊紀中期的大規模火山運動,形成強烈溫室效應,使地球平均溫度比現在高8度。 1815年印尼強烈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煙塵,阻隔太陽輻射,使隔年美國新英格蘭州形成無夏季的一年。 火山噴發與溫度變化 短期效應:降溫→火山灰大量的懸浮微粒,增加地球反射率。 長期效應:升溫→噴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留存在地球大氣圈上更久,而形成溫室效應。 長時間尺度氣候的變化因素 天體運行: 提出者:賽爾維亞數學家米蘭科維奇 內容: 地球公轉軌道變化是造成冰期與間冰期交替的主因。 冰期的形成主要是因夏季太陽輻射量變弱所造成。 影響因素: 歲差(週期=26,000年) 黃赤交角的變化(周期41,000年) 偏心率的變化(周期100,000年) 歲差 受太陽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自轉軸像陀螺一樣地搖擺,引起黃道和天赤道交點的變化就是歲差。 變化週期:26,000年。 歲差的影響 歲差導致地球近日點時間的變化。 現在地球在1月位於近日點,因此北半球太陽斜射時較靠近太陽,日照量較高,使北半球比南半球的冬季稍暖,夏季稍涼。1萬年以後,近日點出現在7月時,情況將會相反。 黃赤交角的變化 受到月球與太陽引力的影響,地球的公轉軌道面與自轉的赤道面之間的夾角,在21°39‘~24°36’之間呈週期性的變化 變化週期:4萬年。 黃赤交角的角度越大,冬季和夏季的日照量差距越大。 偏心率的變化 地球繞日的公轉軌道是近乎圓形的橢圓形,太陽位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橢圓軌道的偏心率,以10萬年為週期在0.005~0.06之間變化。 偏心率越大表示地球在近日點與遠日點的日照量差距越大。 間冰期-冰期的氣候變化 間冰期-冰期的氣候變化是受到地球公轉軌道偏心率變化的影響,屬於10萬年尺度的週期性氣候變遷。 海水面的變動 全球溫度變化的同時會導致全球海水面產生變化,尤其屬10萬年週期的事件會造成大幅度的海水面變動。 冰期時臺灣大陸曾有陸橋相通,動物可由陸橋遷移。 短時間尺度的氣候變化 短時間尺度的氣候波動週期約為數千年至數十年。 1萬年以來,全新世時期溫度趨於穩定,約在15℃左右,但氣候也有冷暖的波動。 最近一次冷期大約發生於15~18世紀,稱為小冰期。 小冰期形成的可能原因:太陽黑子的變動、火山噴發、大規模洋流系統的改變或地球反射率的改變等等。 短期氣候變化 全球各地氣候皆有差異,類型多樣而複雜,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為最基本的類型。 氣候變化一般以其時程來辨識。如以月或季為單位的月、季變化,或以年為單位的年際變化。 聖嬰現象 對於聖嬰現象的了解與應用,可說是全球在進行短期氣候變化研究方面唯一成功的案例。 聖嬰現象一詞乃南美秘魯漁民用以稱呼發生於聖誕節時期,其鄰近熱帶太平洋海域海溫及洋流異常變化的現象。 正常年洋流流向與大氣發展 一般情形下,熱帶太平洋的熱帶東風帶,使東太平洋的赤道洋流向西行。西行洋流受日晒加溫後,聚集於中、西太平洋,有利於該區的熱對流系統。 正常時期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溫距平與風向圖 聖嬰年洋流流向與大氣發展 聖嬰年時,赤道洋流方向相反,降雨區東移,造成西太平洋發生乾旱。 聖嬰期間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溫距平與風向圖 高溫的海水聚集在東太平洋。 反聖嬰時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溫距平與風向圖 反聖嬰時期,與聖嬰期間相反,更低溫的海水聚集在東太平洋。 聖嬰現象的應用 由於全球大氣環流是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的,赤道大氣與海洋的變動,會影響其他地區的大氣運動,所以若能掌握聖嬰現象的發生,就能連帶掌握其他地區的氣候變化。 而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的上升,約在6個月前就有預兆,達到高溫後又約需6個月下降,如此若能預測聖嬰的發生,就約可預測全球相關地點近一年的氣候變化。 當然過程中,仍應視實際觀測與模式預測,進行預報修正。 全球暖化 1880~2006年間逐年全球氣溫變化(如下圖)顯示全球氣溫已持續上升近一百年。 近百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約是以每十年0.06 ℃的速率上升。 全球暖化的原因 人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