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卫国:胡适致郑天挺的三封信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pdf

孙卫国:胡适致郑天挺的三封信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孙卫国:胡适致郑天挺的三封信 -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孙卫国:胡适致郑天挺的三封信 原载《中华读书报》2016 年6 月12 日 1917 年,胡适自美归国就任北大文学院教授时,郑天挺刚好入学,成为胡适在北大的 第一批学生。1933 年,郑天挺为北大国文系副教授,胡适是文学院院长。1946 年9 月,胡 适任北大校长时,郑天挺是秘书长,当时胡适常不在北平,许多行政事务乃委派郑天挺办理。 胡、郑30 年的交往至今未引起学界重视。二人原本有许多通信,少部分收入《胡适来往书 信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所编,中华书局,1979-1980 年)、《胡适 遗稿及秘藏书信》(耿云志主编,黃山书社,1994 年)、《胡适书信集》(耿云志、欧阳 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胡适全集》(季羨林主编,第23-26 册也收录胡 适的书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年)中,而保留在郑天挺家的信,“文革”中大部分被 毁。笔者在整理郑天挺遗稿时,发现胡适致郑天挺尚存的三封信,对此学界关注较少,却不 失为探讨二人交谊的重要材料。 1937 年:第一封信 1937 年,郑天挺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兼校秘书长。“七七事变”爆发时,校长蒋梦麟、 文学院院长胡适等皆不在北平,行政重担都由郑天挺一人承担。同年9 月9 日,胡适化名“藏 晖”,以商人口吻给郑天挺写了一封信。据《胡适日记》载,1937 年9 月8 日夜,他准备 从南京乘船去汉口,但日机时常骚扰,一直等到深夜12 点才开船。9 月9 日早上九点船到 了芜湖,吴半农上船来,船上有张静江一家,胡适与张静江谈了一会儿,夜晚很早就睡了。 船过安庆他也不知道,日记中未提及他给郑天挺写信之事。9 月10 日,午后三点,船到九 江,胡适登岸将信发出。这封信胡适生前相当看重,早已为学界所知,但在已刊胡适书信集 中,只在《胡适全集》之书信部分和耿云志与欧阳哲生所编《胡适书信集》中收录了此函删 节本。现将全函录之如次(划线部分乃删节之语): 毅生先生: 久不通问,时切遐思,此虽套语,今日用之,最切当也。 弟前夜与孟(蒋梦麟校长)、枚(周枚孙,即炳琳)诸公分别,携大儿子西行,明日可 到汉口。想把儿子留在武汉,待第二次入学招考,否则在武汉做旁听生。 1 弟与端(钱端升)、缨(张子缨,即忠绂)两弟拟自汉南行,到港搭船,往国外经营商 业,明知时势不利,姑尽人事而已。此行大概须在海外勾留三、四个月。 台君(台静农)见访,知兄与知老(周作人)、莘(罗常培)、建(魏建功)诸公,皆 决心居留,此是最可佩服之事。鄙意以为诸兄定能在此时期埋头著述,完成年来未能完成的 著作。人生最不易得的是闲暇,更不易得的是患难,——今诸兄兼有此两难,此真千载一时, 不可不充分利用,用作学术上的埋头闭户著作。 弟常与诸兄说及,羡慕陈仲子匍匐食残李时多暇可以著述(陈仲子即独秀);及其脱离 苦厄,反不能安心著作,深以为不如前者苦中之乐也。 弟自愧不能有诸兄的清福;故半途出家,暂作买卖人,谋蝇头之利,定为诸兄所笑。然 寒门人口众多,皆沦于困苦,亦实不忍坐视其冻馁,故不能不变节为一家餬口之计也。 弟唯一希望是诸兄能忍痛维持松公府内的故纸堆,维持一点研究工作,将来居者之成绩, 必远过于行者,可断言也。 弟与孟兄(蒋梦麟)已托兴业兄(浙江兴业银行)为诸兄留一方之地(一万元),以后 当可继续如此办理。 船中无事,早起草此,问讯诸兄安好,并告行,不尽所欲言,伏惟鉴察。 弟藏晖敬上 廿六,九,九 长江舟中 郑天挺当即把信给尚在北平的罗常培、魏建功等人看,大家备受鼓舞。不过,留守北平, 只是胡适的希望,当时形势已不允许,故郑天挺等并未遵照执行。郑天挺先以学校财力,发 给在校生每人20 元经费,使他们全部离校,并妥善安排全体教职员工撤离后,1937 年11 月17 日,方与罗常培、罗庸、魏建功等人先到天津,然后乘船经香港转广西至长沙。在长 沙临时大学,郑天挺改任历史系教授。后随学校搬迁到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对胡适的来 信,郑天挺直到1945 年才给予回复: 适师赐鉴: 去年缪云台先生返国,奉到九月十七日手谕,欢慰无量。 赵、戴《水经注》公案,争辨百五十年未清,吾师于海东万里外,为之剖析明白,使之 大学者沉冤得雪,诚抗战以来学术界第一快事,第一盛事。现已将此校抄送人文科学学报发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