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校学生岗前培训工作的探索》结题工作总结.
《职校学生岗前培训工作的探索》结题工作总结
2005年,我们确立了《职校学生岗前培训工作的探索》的市级课题,整个研究过程分两个基本阶段,三项子课题,三项研究重点。两个阶段是上下半年分别研究学生择业心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三项子课题是:就业形势分析,择业心理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三项研究重点是:就业心理、就业形势,原因分析,培训指导。
一、关于中职生就业心理的研究及原因分析
中职生的岗前培训是职业学校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能否引导学生顺利地过好择业关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换个角度说,中职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也相当程度地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发展方向。影响中职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其自身的择业观与就业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们在研究时接触了青岛市范围内5所职业学校学生2500名,教师150名;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验、召开座谈会、个案分析与追踪等方法以及统计、类比分析等技术手段,得出了几条基本结论:
(一)就业心理
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对工作和工资福利待遇期望值过高,一旦就业后发现工作
很累及工资待遇过低就大失所望、怨天尤人、消极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
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现在的学生在家是太阳,全家都围着他一个人转,部分学
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认为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从小没有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不出我们的传统美德,只会索取,不知付出。
缺乏敬业精神。部分学生在就业前就没有做好踏踏实实工作的心理准备,专业技
能水平本来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对工作也就失去了兴趣。
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曾经有几个小企业来学校招聘超市销售代理、打字员和办
公室内勤,但只需要1-3名,很多学生都有兴趣,但就是没有人去应聘,理由很可笑:“我们要去就一块去,一个人不去,没有做伴的。”这是典型的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体现,有的机会是稍纵即逝,而他们把握机会的能力不足。
缺乏创业精神。学校开设了《创业指南》课程,加强了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是
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部分学生没有从小的事情做起、从基本的入手来策划创业计划书,忽视了对自身因素的认识,缺乏创业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
(二)就业心理误区的成因分析
1、传统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其次,旧时代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糟粕还积淀在某些人的潜意识里。再次,多年的计划经济模式使人们习惯了“铁饭碗”的工作环境,形成了工作单位(这里主要指企业)越大越正规就越保险的固有观念,对其他性质、其他类型的企业依然存在某种偏见与戒备心理,担心去了以后呆不长久;同时计划经济下长期“吃大锅饭”的局面也使相当一部分产生了消极依赖、不思进取的心理。
2、社会因素的影响。建国后,劳动人民翻身成了社会的主人,广大工人、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如王进喜、陈永贵等等,倍受人们尊敬。当时的社会舆论也比较偏重于工人、农民等劳动大军的宣传报道,一度传颂着掏粪工与国家主席论平等、论分工的佳话。尤其是工人师傅们被称为领导阶级,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出现了企业的优胜劣汰,出现了下岗失业;同时随着分配机制多元化的调整,人们的收入在逐渐拉大。人数众多的工人阶层(农民兄弟自不必论)的收入状况在社会成员的收入结构中呈下降趋势。城市中的特困家庭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普通职工阶层。社会舆论的导向也有意无意地向“明星”、“大款”们偏移。工人老大哥“不吃香了”。孩子们填写的择业期望词典里充斥着企业家、老板、主管、文秘、科学家、设计师、医生以及各种所谓“星”的字眼,也有提及教师、军人、干部(多数孩子还认识不到其真正的内涵)的,没有几个涉及技术工人的(至于农民不说读者也明白)。
3、家庭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特殊人口国情导致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的存在。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多数年轻家长将掌上明珠当做“小皇帝”、“小公主”一般溺爱、娇宠,没有向他们灌输多少传统美德,有的甚至还 让“小宝贝”们自小接受了一些“等级贵贱”的垃圾意识,使他们养成了好逸恶劳、拈轻怕重、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纨绔习气。
4、学校教育的偏差。在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氛围里,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或智育教育,存在诸多偏差,在劳动能力与技能、劳动观念与思想培养方面一片空白、无所作为。
二、关于就业形势的研究
要研究学生的就业心理就必须对就业形式有所了解。
(一)研究方式
首先,查阅资料。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胶州市统计部门、胶州市劳动服务部门的相关资料,从理论层面上了解我国、我市的劳动就业状况与走势。
其次,走访调查。我们走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