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艺术接受中的情感异化.pdfVIP

娱乐至死——艺术接受中的情感异化.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娱乐至死——艺术接受中的情感异化.pdf

2012年8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Aug.2012 第28卷第8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1.28 No.8 娱乐至死——艺术接受中的情感异化 谢 菁 摘 要:尼尔·波兹曼是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他在 《娱乐至死》一书中深刻地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介对人们的思想、认知 方法,乃至对整个社会的文化趋向的影响,并使 “娱乐至死”这一话题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引起了诸多 反思。本文深入 “娱乐至死”这一话题。研究这一话题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的人类情感的变化和危机。会发现娱乐至死是艺术接受 中的情感异化 关键词:娱乐至死;艺术接受:情感异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6531(2012)08—0029—02 一 、 快乐——艺术接受中情感的落脚点 机界,从而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然而 “异化劳动 情感作为艺术接受中的重要因素,贯穿与艺术接受主体、接 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以致人正因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才把自 受对象以及接受环境中。童庆炳在 《史艺心理学教秸 中谈到: 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积极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接受就是对应于主体内在的情感需要 这样,异化劳动使人的类本质产生了异化,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 而自律地加以系统化的整体意象的过程。” “艺术之所以能够给 生存的手段,使得人自身成为自己的对立物。 予人一种莫大的幸福感主要是在于接受者和对象之间所创造的情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一方面是 “物的异化”,即劳动的现 感的自律性。”【1J可见,情感是艺术在接受过程中贯穿接受主体 实化或劳动的对象化完全表现为它的反面: “对对象的占有竟如 和接受对象的重要因素,情感的自律性是体现在接受主体与接受 此表现为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 对象之间的一种和谐的能够使情感被自由接受的原则和力量。另 越少,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 。另一方面是 “人 外,良好的接受环境赋予了这种情感的自律性,使艺术中的情感 的异化”,即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的劳动活动变为被动的活 能够被顺利接受,并启发出接受主体愉悦、快乐的感受。 动,这种劳动活动是一种异己的、不依赖他、不属于他、反过来 依照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人只有满足了生理需要之后, 反对他自身的活动。而这两方面的后果就造成了人的类本质的异 才有可能进一步满足精神上的需要。 “接受者常常面临的是一个 化。由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 个情感复杂的物化形式,无论是一首短诗还是长篇巨著,都要求 有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才得以实现和表现”。因此, “当人同自 从表层到深层的纵深体察”埘。那么,我认为,情感在接受主体 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 身上的体现,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生理上的满足感到精神上的满 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适用于人对他 足感进化的一个过程。前者主要引发身体感官上 (诸如视觉、听 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闭。这就是人同人相异 觉)的快感,而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获得一种自由的、有意 化。 识的、审美的快感。因此, “文学给人的快感,并非从一系列可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类本质,即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 能使人快意的事物中随意选择出来的一种,而是一种 ‘高级的快 物。那么人在异化劳动下,人类本质的丧失,人的自主活动、自 感’,是从一种高级活动、即无所希求的冥想中取得的快感”纠。 由活动被贬低为手段,即人的类生活被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 “哪里有艺术,哪里就有欢乐”。 接受主体在对艺术作品进 手段,使得人就不再是作为人而更像是作为动物而存在了。 行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情感总是以快乐的姿态出现在人类的心理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的灵魂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理性,二 活动中。因为无论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是悲伤的、喜悦的、凄 是非理性 (情感、本能和冲动)。弗洛伊德也认为现代社会的发 凉的、还是发人深省的,当创作者与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达到 展就是一部理性压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