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5·高考全国文综Ⅱ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解析:观察表中找出我国节假日变化的趋势,例如从1950年与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从2008年开始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选取任一趋势,结合史实对变化趋势的原因进行说明。 1.(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2015·四川高考卷)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3.(2014·高考安徽卷)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3.(2014·江苏高考卷)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变 社会生活变迁四大阶段 1.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鸦片战争后 突出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2.20世纪初—1949年 民主、自由、平等 3.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 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 4.1978年,改革开放后,“彰显个性” “多元” 宏观思考 “变” “变”的表现 “变”的特点 “变”的影响 “变”的原因 阶 段 表 现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 男: 长袍马褂 西装、中山装 女: 上衣下裙 旗袍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 列宁装、连衣裙;军装、“干部服” 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有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独立自主 政治挂帅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探讨:中国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1.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近代服饰的变化同中国社会政治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 3.近代中西服装的并存,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的激烈对抗和融合。 传统 辛亥革命后 新中国后 婚姻 包办婚姻 婚姻自主 恋爱自由 丧礼 土葬 丧礼简化,殡仪馆,公墓 火葬 其他 ①男子留长辫 ②女子缠足 ③跪拜作揖 ④“大人”、“老爷” ⑤女子不得受教育且局限于家庭 →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点头鞠躬、握手 →“先生”、“同志” →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 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传统建筑 中西合璧 鸦片战争后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 (1)通商口岸最早受到西方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早,也较为深入。 (2)通商口岸地区经济比较繁荣,思想比较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因此,近代生活的变迁是先通商口岸后内地,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 考点2.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之变” 1、古代交通工具---轿子、马车、木船。 2、近代交通工具 A、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 人力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19C中后期传入中国---20C初,出现在大街小巷---50年代后开始自己制造) B、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 轮船(1865)、火车(19C末20C初)、电车(1906)、公共汽车(1924)、汽车、飞机(20C20年代初) 探讨:影响中国近代运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发展有何影响? 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3)列强侵略的需要; (4)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影响: (1)加强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2)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3)改变出行方式、丰富人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