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科举思想
* * 科举思想 一、明清科举制度概述 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一)县试和府试——预备性考试 读书人正式科考前,先接受知县主持的考试,称县试。县试通过,接受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称“童生”。取得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清朝县试多在二月举行,考四至五场,前三场每次考完都发榜,称“圆案”。最后一场发榜,姓名横排,有先后,叫“长案”。第一名称案首,最后一名用朱笔画勾。 清朝府试多在四月举行。 (二)院试 院试是科举最初一级,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持考试的长官是学政,又称学台、宗师,由皇帝任命,任期三年。学政亲临考场,叫“案临”。 院试包括岁试和科试。 岁试:第一,童生中选出秀才;第二,对原有秀才进行甄别考试,按成绩优劣给予奖惩。 童生通过岁试,叫“进学”,即成为国家的学生,称生员,俗称秀才、相公。这些秀才被安排在府学或县学,名义上属学校学生。学宫中有半椭圆形水池,又称入泮。 岁试成绩优良,方可参加科试。科试通过,参加乡试,叫“录科”。 明初生员由政府发给廪膳银,后在岁、科两试中成绩优秀才能获得,称“廪生”。不领取廪膳银的称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初进学的秀才,称附学生员,简称“附生”。 (三)乡试 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考,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多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正副主考由皇帝任命。还有同考官,又称房官或房师,担负分房阅卷任务。评阅试卷须在考场的内帘(后堂)进行,所以同考官又称“帘官”。同考官一般从各省内调用进士出身官员充当。还有负责监考、巡察及各种事务的官员,他们不得与内帘官接触,称外帘官。 乡试有正规考场,叫贡院,一般建在城内东南隅。贡院内建明远楼,供监试、巡察等官登临眺望,防察考生、役吏作弊,又以荆棘遍置围墙,所以贡院又称“棘闱”。 贡院内建有一排排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日间烈日蒸薰,夜间风雨难蔽。有人形容:“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 乡试考三场,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每场头一天点名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 入场日寅时(约清晨三至五点钟)点名,经过搜检,依号入闱。入闱后,每巷栅门都上锁,贡院大门封闭,并鸣炮三响。 临考之日,子时发放试题。 出场之日,凑若干完卷之人开放栅门一次。聚有千余完卷考生时,启贡院大门一次,叫“放牌”。放出后大门复闭。一般午前放第一牌,午后放第二牌,傍晚放第三牌,然后不再闭大门。大约戌时(晚七至九点钟)清场。第三场考试有时在十五日就放牌。 明清科举考试也采取弥封、糊名、誊录等防范舞弊。 乡试发榜在九月,值桂花开放,又称“桂榜”。乡试取中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乡试中举称乙榜,也叫乙科。发榜后要举行宴会,宴请内外帘诸考官及新科举人。 考中举人,不仅可以参加会试,即便会试未取中,也具备了做官资格。 清朝每逢皇帝万寿(生日)、登基等庆典,还额外有加科乡试,叫恩科。 (四)会试和殿试 会试是决定性考试,殿试只定名次,不黜落。 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第二年,即丑、辰、未、戌年。多在春季二、三月,又称“礼闱”、“春闱”。会试录取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发榜时,值杏花盛放,又称“杏榜”。 会试主考官,明朝多以翰林官充当,明末多以内阁大学士担任。清朝称主考官为大总裁,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充任。又有副总裁三人,由六部侍郎或内阁学士充任。还有十八名同考官,以翰林院官员及进士出身的京官为之,称“十八房考官”。 殿试四月举行,考策问一场。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传胪;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若干人。一、二、三甲都称进士。 明代276年,开科89榜,取进士24624名,平均每年录取89人。不及宋代1/2. 清代268年,开科112次,取进士26888名,平均每年录取100人。相当于宋53%。 殿试考中称“甲榜”。揭晓时,要在殿前举行唱名典礼,叫传胪。 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叫“两榜出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