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定稿).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乙己 (定稿)

一、背景介绍,走近作者 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几十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 二、“自学”汇报,走近文本 1.字词演练:预习作业中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提示; 2.表格内容介绍; 3.理清故事情节; 4.我的重要问题; 三、探究学习,走近“孔乙己” ? 1.小说中有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2.围绕在孔乙己身边的一群人他们对孔乙己做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一个多余的人?他们从孔乙己身上得到了真正的快活了吗? 3.对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有多种看法:有的说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有的说是冷酷无情的社会害了他,有的说也要归咎于他自己的不争气……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孔乙己留给我们的是用手支撑着身体走出门的背影,背影后是自顾自谈笑着的人们。孔乙己不幸中的血腥味就在这些看客的冷漠的谈论中消解了,这正是鲁迅最痛心的。 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这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使鲁迅先生感到痛心和愤慨的问题。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就经常和友人许寿裳一起探索“中国民族中最缺乏的是什么?”的问题,他们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在鲁迅先生看来,这种爱的缺乏,往往表现为一般群众精神的麻木,从而对不幸者采取冷漠的旁观的态度。一种全民族的演戏与看戏,是一种极其可怕的消极力量。鲁迅塑造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遭社会凉薄的孔乙己形象,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唤醒人们的同情心,批露这个麻木的社会。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鲁迅《〈呐喊〉自序》 谢谢指导! 2014.12.31 * GUCHENG MIDDLE SCHOOL 执教:高淳区固城中学何强中 孔 乙 己 鲁 迅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