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 第二课 上古亚非文明 ■神奇的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一、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二、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三、理解尼罗河、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二、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埃及是金字塔的国度 二、汉谟拉比法典 1、两河流域孕育的古巴比伦王国 2、《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印度文明的兴起 2、印度的种姓制度 第二课 上古亚非文明 思考: 四大文明古国诞生与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共同特点?说明了什么?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 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千百年来,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造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全世界的人民。埃及境内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百座之多,以最大的胡夫的金字塔为例,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著名。塔身的石块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数千年,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 建筑史上的奇迹。 大金字塔石墙 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 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 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 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 胡夫金字塔由230万块巨石垒砌而成,平均每块巨石重约2.5吨。 狮身人面像,蹲伏在埃及的法老哈夫拉的陵墓金字塔旁,其面部是仿照哈夫拉的面像雕塑的。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金字塔建造之谜 至少有三种猜测 1、百万奴隶劳作的结果   2、地外文明的杰作  3、失落文明部落的遗产 亚洲西部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希腊人称这里为“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这里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古巴比伦城想象图 古巴比伦城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 (创作于16世纪的想象图) 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 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宣扬思想: 内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 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 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 文明的重要遗产。 太阳神 沙马什 国王 汉谟拉比 权杖 君权神授 法典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