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徽州民间刺绣工艺特色研究
第12卷第6期 滁州学院学报 V01.12No.6
2010年12月 OFCHU班0UI】NⅣERSrn『 Dec.2010
JOUPⅢAL
徽州民间刺绣工艺特色研究
吴蓉,陆小彪
(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徽州刺绣,是古徼州的一项传统民问工艺,现已失传。徽商家庭十分重视对女子刺绣能力的培养和锻
炼。徽绣题材广泛,内客丰富,具有反映古徽州风土人情的特色。对于徽绣特色的研究史料记载很少,主要通
过对现存徽绣遗物进行研究,并引起世人对徽绣工艺的关注。
关键词:徼绣f徽商妇;刺绣工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0)06-0046-03
徽州工艺在世代的民俗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徽绣 治缝纫绽,黟祁之俗织木棉,同巷夜从相纺织,女工一月得
是古徽州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因为明清时期徽商的关 四十五日。徽俗能蓄积,不至卮漏者,盖亦由内德矣。垭-]
系,也因为当时文人的大量参与,徽州工艺有着与外地明显不 反映的是徽州女性以刺绣维持家用的艰苦生活。古徼州
同的特点,而刺绣工艺在清代已形成了鲜明地方特色。 男人婚后即外出从商,支撑这些徽商妇孤寂艰难中度日的
在刺绣的技艺特色上,徽绣的特征与其它地区不同之 是一种简朴的生活信念。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徽商妇多
处,在于徽绣在绣制的过程中,有着针法多样、色调厚重、 为大户人家的女孩,大都在出嫁前就受过私塾教育,所以
典雅的风格与特征。徽州绣娘与徽州刺绣至今在影视剧、 有着较好的文学修养。“十五年前,我们在徽州地区调查
小说里还时常会被提到,成为如《徽州女人》、《徽商妇》、 时就发现,七八十岁的老年妇女基本上都具有读、写能力,
《徽娘宛心》、《大祠堂》等近年来热播的影视题材。解放 可以想见当时女子教育的普及率之高。,,[23
后,徽州刺绣已艺绝人亡而无人问津。眼前这项传统徽州 徽商家庭十分重视对女子刺绣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认
技艺与特色已消失,研究和重新挖掘这项传统工艺对促进 为这是反映女子才情的很重要的一面。婚嫁后许多女子就
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靠着简朴的生活理念、坚强的毅力与熟练的刺绣活儿维持
一、徽州民间刺绣习俗 着孤苦的生活。徽州小姐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刺绣是待
徽绣的发展与徽州的养蚕、丝织业的悠久历史有着密 字闺中或独守空房时打发寂寞时光的最好方法。她们多是
切的联系。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反映,例如“桑柘成荫”、 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刺绣技巧。或是互相学习一些高超的刺
“桑树蔽野,户皆习蚕”。唐宋时期徽州的绸、绢和清水丝 绣技巧,学习各种衣帽、衣襟的刺绣方法,在各种不同的底布
已成为贡品。明清时期,徽州丝绸更是盛产。这些都为徽 上刺绣各种花卉,鸟兽,以及各种自己所喜欢的图案。徽州
绣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户们至今仍 小姐一般在七、八岁就开始跟着母亲或姐妹们学习绣花,
以养蚕、丝织为主要农业活动。今天的徽州仍旧是安徽省 从普通的针扎、荷包、衣领、围兜、腰带到大型的人物、山
桑蚕与丝织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水、佛像等,要通过几年的努力,才能掌握刺绣的基本功。
徽州刺绣所表现的题材多是诸如吉祥如意、花好月 徽州小姐们常私下将刺绣活儿进行互比试、竞争。有
圆、多子多福、加官进爵等美好祈求的内容,在其不张扬的 些刺绣活儿在她们眼中会觉的很。土”,因为有着较好的文
色彩和细密精美的针法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