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 苏联改革
第 17 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背景: 2.主要措施: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问题: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如何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农业集体化制约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项目 内 容 农业 工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很低。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项目 内 容 农业 工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3、评价 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局限: 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 改 革 失 败 浮夸冒进(脱离实际); 缺乏深思熟虑(盲目); 自己也搞个人崇拜(个人作风); 党内斗争。(引起混乱)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探究问题: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 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问题: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如 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 (2)内容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特别注重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1)原因: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农业:(见教材) 工业方面: 实行“新经济体制”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不利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世界现代史》 1966年 1975年 1966年 1975年 工业总产值 亿卢布 农业总产值 亿卢布 2294 5112 883 1128 探究:以下图表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材料: 1975年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低速发展,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50%(苏联称67%);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美50-55%; 农业劳动生产率25%; 科技落后美国10-20年。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水浇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7.3%。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停滞的年代”。 探究:以下材料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 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最终失败。 (3)结果(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3)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加重了经济负担。 (1)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根本原因) (改革仍然是在计划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仍然没有突破 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2)脱离实际,不符合国情。 (1967年,勃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过高 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 同: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都有些措施脱离实际; 都对苏联国情和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 异:具体败因上有较大差异。。。 探究: 比较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 目的: 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内容: 同:都涉及农业、工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