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7课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课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

27 曹 刿 论 战 第二课时 ●重点: 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和下列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成语。 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①望其旗靡——( )      ②彼竭我盈——( ) ③小信未孚——( ) 不孚众望 恶贯满盈 C 所向披靡 3.理解填空。 是否取信 于民(民心向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  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    , 文中相关句子是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 。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请你列举出战争史上两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示例: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牧野之战等。 问题一: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对于鲁庄公三个方面的准备,曹刿认为哪个条件“可以一战”,为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很全面。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地对庄公作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2.鲁国获胜,“公问其故”,曹刿为什么仅就如何选择反击和追击的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对这次战斗的总结全面吗? 3.全文的文眼是“远谋”,就全文看,哪些地方能表现曹刿的“远谋”? ①直接指出“肉食者鄙”,表明对他们的轻视、不信任,曹刿于是毛遂自荐,有必胜的决心、信心; ②与庄公对话时表现他的民本思想,启发庄公取信于民; ③战争上决断能力强,善于观察敌情,把握时机; ④通过讨论取胜原因表现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后发制人,以逸待劳,“远谋”的体现尤为深刻。 拓展:结合下面一段材料,写一段话,谈谈你学习《曹刿论战》的体会。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疲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示例:在战争中,我们必须运用智谋,寻找各种对己方有利的战略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取得胜利。长勺之战的胜利,既是战略的胜利,也是战术的胜利。  问题二:赏对话,分析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话,运用对比刻画了两个主要人物,你如何认识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思想上以民为本,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国家大事,性格上从容冷静,胸有成竹;军事上深谋远虑,指挥若定,沉着冷静,果断英明,有勇有谋,做事细致认真,能把握战机,有军事指挥家的风范,勇于进谏,具有远见卓识。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有很高的说话技巧。 鲁庄公:政治上无能,目光短浅;军事上无知,急躁冒进。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昏君,能听取别人意见,算得上开明,战后虚心请教胜利的原因,能虚心纳谏,不耻下问。 问题三: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示例:(1)在战场上善于把握时机,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在充分认识自身实力的前提下,仔细观察敌情,充分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实力。   (2)知己知彼,对大事和变故,应运用智慧,做好准备,沉着应对,把握机遇。 问题四:《曹刿论战》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示例: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