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赵亚夫: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赵亚夫: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

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 及其对今日启示 一个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普通公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赵亚夫 2012.12.14 北京西城 我为什么要和大家交流这个题目? 认清历史教学今天所遇到的问题,与民国时人们遇到的问题几乎没有变化,甚至变本加厉,这是为什么? 我试图引导老师们用另一只眼(国际比较)看历史教学研究,此努力几乎是失败的,这是为什么?我们能够从民国时人们的历史教学研究中找到什么答案吗? 我提倡历史教育以“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为两翼,是一相情愿,还是有历史继承? 一句话,今天的历史教育研究,比较民国时期进步了吗? 一、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的特点 批判主义的立场 民族主义的主张 具有学术的担当 承认科学的态度 多重国际的视角 1、批判主义的立场 晚清 “四端”: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此,实数千年史家识之程度也。 “二病”: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由上述四端复生也。 “三恶果” :“难读”、“难别裁”、“无感触”。 ——梁启超:《新史学》 蒋梦麟:《历史教授革新之研究》,《教育杂志》,1918年。 故今所谓中国历史者,俱以往之陈迹,昔日之糟粕耳。 愈识往古,则愈昧于今日。 “泥古余焰”所集习于“聚臭腐之糟粕以酿新酒”的“新历史”,受之学子则“无异饮鸩毒而甘美酒” 。 教授历史,不可不使儿童存解决问题之态度。人生世上,无论儿童与成人,均有种种问题以待解决。历史之用意,在取先世之经验,解决现在之问题。非然者,则历史与生活离,失其本意矣。 傅斯年:《闲谈历史教科书》,《教与学》,1935年 设若历史只是士人的装饰品,谈吐的资料,文艺的辅佐,胡思乱想所取材,还值得成一学校得科目吗? (历史一科)是对于“人类”及“人性”之了解,把历史知识当作“人学”。 人性(我谓之人格教育的核心)是难于抽象解释的,尤其是人的团队行动。 把历史教科做成一种公民教科,借历史事件做榜样,启发爱国心,民族向上心,纪律性,民族不屈性。 顾颉刚:《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商榷》,《教与学》,1939年。 现在我们教历史的人,应该用披沙拣金的手段在古代的文献里把“人”找出来。可是我们所需要找出的人乃是活人而不是死骸,我们要一并把他的社会经济的背景都找出来,尤其是要把他的背景里活动时的真相找出来。 事实的影响,不如人格的影响人利害。 不要只考他们的知识,同时要考他们的能力,目的在养成他们的整理材料和解释事件的技术,使得他们将来有灵活的创作贡献给人类。 苏沉简:《论历史教育》,《经世:战时特刊》,1939年。 对四种主流史观的认识 “古已有之”的观念。轻视一切新事物,认为今人不如古人,社会是一步步退化的。 “自古如此”的观念。强调一切都是先人苦心创立的,后人只有守成不能改革,祖宗成法不可违。即便“托古改制”,也没有成功的余地。 进化的观念。认为人类是渐渐演进的,一件事有他的因有他的果,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中,社会改革是必需的,而且理应关注到历史的潜势力或历史背景。 革命的观念。认为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常理,不管哪种主义又何等的激烈,从长远看,未必是洪水猛兽,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我的基本看法: 批判是新历史教育的基本立场。不具有批判性的历史教育,不具有现代性、进步性,自然没有学习的必要。 我国学校历史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1)封闭。只信教科书的历史,也只有教科书的历史。(2)流俗。既习惯于用“生阿猫阿狗”的琐事填充生活上的无聊,也强迫自己仿照“大富贵‘的榜样玩附庸风雅的游戏。(3)传统。孤芳自赏自我的“大天下” ,贬损的是 “大世界” ,把 “自古以来”发展为 “自古所有”,古人一句极平常的话,到后来就成了“大智慧”,欺人欺世而不知。 2、民族主义的主张 我国学校历史教育的成立,始于帝国倾覆之时,成于民国纷乱之期,民族主义占据价值主流位置;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能不借助民族主义的发挥,历史教育亦因民族主义而特显其时代意义; 民族主义是19世纪的世界风潮,到20世纪,民族主义逐渐与国家主义、国粹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激进主义合流,成为合法或不合法的革命旗帜。 李季谷:《如何能在历史教材中充分发挥民族观念》,《教与学》,1935年。 历史教材中发挥民族观念: 歌颂名臣义士之事迹; 赞扬勇将忠臣之史实; 贬斥奸雄汉奸以儆效尤; 贬斥士大夫之骄气。 上述四项外,教师宜利用乡贤之事,随时为之参拜讲述。 陈训慈:《民族名人传记与历史教育》, 《教与学》,1935年。 中心目标:历史教学应充分表达本国民族之由来变迁与演进,提示民族伟大的事迹,而引起学生之强烈的民族意识,激励他们为本国民族的生存繁荣而努力。 我们中国人在清中叶是过于傲慢自大,以“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