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思想十五讲
第十三讲、说礼 在中国古代伦理文化中,礼是出现最早的伦理范畴,周代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儒家被称为礼家,“礼”是“四德”、“五常”之一,又是“四维”之首,它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德目。 一、礼的含义与作用 何为礼? 广义:泛指典章制度、一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仪式节文(包括法令、制度、风俗、道德、礼仪等)。 狭义:指道德和礼仪、礼节和礼貌。 礼的作用? 礼是“经国家,定社稷,续民人,利后嗣”的大宝。 礼是协调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礼是人的立身之本。 二、礼的精神实质 分与和:等级秩序的维持 敬与让:礼的道德实质 内情与外行:礼的实践机制 三、礼的现代实践 第一、树立“规则至上”的现代意识和法治精神 第二、遵守社会公德 第三、讲究文明礼貌 第十四讲、说智 一个人如果不仁不智而有勇力才能,就会以勇力才能加强“其邪狂之心”,助长“其僻违之行”,更加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祸害人类。对人来说,最切近、最急迫的要求莫过于“必仁且智”。人能有“仁”有“智”,仁智兼备而相用,其待人处事的“心”和“行”就能“当”且“义”。一个人即使具有“仁”的品质,如果没有“智”,就会是非不辩,利害不明,善恶不分。 一、传统智德及其特点 中国儒家智德观的特点在于,它把知或智主要看做是一种人事之智或者说是知人之明。这种知人之明和人事之智主要是“以智辅仁”,这一方面表明儒家的修养论是仁智双修的,另一方面表明智在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主要是作为达仁的手段存在的。 二、传统智德的道德内涵 明是非、辨善恶 善识人、贵知己 识时事、知当务 三、传统智德的当代实践要旨 第十五讲、说信 信在传统道德中是五常之德,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信是五常中最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德目。信,不仅在传统中国被看做最重要的德目之一,在现代社会,诚信也构成现代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的伦理基础。 一、信的含义与演变 信,作为人的一种美德和规范要求,其含义主要包含如下几层:一是真诚无妄;二是心口一致;三是言行一致;四是行为始终一贯。 二、信的价值与实践原则 首先,信是政治的基础、统治者的首要道德 其次,信为和谐人际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法宝。 再次,信为立身进德修业之本。 三、信的当代价值 第一、诚信是经济繁荣的精神基础和客观法则 第二、诚信是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可靠保证 第三、诚信是道德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十六讲、探讨课 讨论传统的道德规范在当代社会的实践价值 * * * 第一,和而不同是人和为贵的思想前提。 第二,人和为贵是要追求的价值目标。 第三,培养和德是实现人和为贵的实践途径。 第五讲、义利观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首要问题。所谓“利”一般认为是指物质利益,“义”就是伦理规范。义利观就是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何者具有价值优先性的问题。 一、传统“义利观”的流变 儒家:重义 法家、墨家:功利 道家:超义利 二、传统义利观的价值取向 第一,义以为上,舍生取义。 第二,见利思义,以义制利。 第三,义为利本,义以生利。 第四,兴天下利,利济苍生。 三、义利:现代社会与人生的首要价值选择 1、义利统一: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 2、以“义以为上”为主体人生选择的价值追求 第六讲、公私观 公私观,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君主)、个人与“民”之整体、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公私观是传统政治与伦理哲学的重要问题,也构成了传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公私观的含义与特点 中国历史上关于公的五种类别 1.“公”是指朝廷、政府或政府事务。 2.“公”指“公共”,以共同、众人为基本含义。 3.“公”指对“普遍”、“全体”利益的关怀和公平正义的追求。 4.“公”直接代表“善”或世界的肯本原理,如义、正、天理,涵括儒家鼓励的一切德行。 5.即公共之心 传统中国公私观的特点: 第一:传统中国的公私之别主要不是领域性的,而是思想性的。 第二:对“”公领域的理解主要局限在“朝廷”、“政府”之义上,还鲜有西方式的所谓的公共的即是与全体人民有联系的领域和事物的意识。 第三:在中国的公私意识中,公私是对立的。 二、公私观的历史演变 先秦:伦理层面、义利的层面 秦汉:天下为公 宋代:道德层面 明清:绝对君权为公 三、传统公私观的评价与反思 现代社会如何树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