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研究报告
“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梁程 黄荣达 李允思 陈伙健 曾玲
指导老师:曾树元
?
摘要:
中国是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生活中重要的代步工具。自行车虽然简单,但其中蕴涵了许多物理原理。我组成员对此很感兴趣,经过对自行车基本结构的了解之后,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刹车中的物理原理;2.上坡时不同行进路线与费力状况的关系;3.变速齿轮中的物理原理。
一、自行车的历史
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面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这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
在20世纪,亚洲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现在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的王国。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的城市中碾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这是一条现代中国流动的长城。
二、 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自行车结构虽不复杂,但是每一部分的设计都有着丰富的物理原理。要研究自行车,首先要研究的便是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下面,我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了解下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自行车的整体结构
以上这些结构当中的物理原理不计其数,在这里我们举了以下三个例子:
1、? 自行车的车座为何设计成马鞍型?
答:因为这样可以增大人与车座的接触面积,减小车座对人的压强,人骑车时感到舒服,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2、? 车坐下的弹簧有什么作用?
答:弹簧可以起到减震作用。
3、? 自行车的手把、脚踏板、轮胎等处,为什么会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答:这些凹凸不平的花纹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三、 刹车中的物理原理
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用到刹车。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式剎车和传统后轮轴心的盘式剎车来比较,对同样大小的剎车压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较长,会比后者有较大的力矩,效果较佳。
我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块水平路面,并在地上画一根线作为记号。实验时我们让自行车在通过这根线时开始刹车。通过测量自行车的刹车痕迹来判断不同情况下的刹车状况。
①第一组我们模拟的是不按刹车的情景。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者骑自行车经过这根线时没有按下刹车,由于自行车具有初速度,所以会因为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此时,自行车又受到地面滚动摩擦力的影响,在行驶了一段距离后,速度逐渐减慢,直至停止。
②第二组我们模拟的是按前刹车的情景。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者骑自行车经过这根线时按下前刹车,由于前轮为从动轮,两轮会同时被卡住。此时,两轮受到的摩擦力由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在很短的时间内停下来。
③第三组我们模拟的是按后刹车的情景。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者骑自行车经过这根线时按下后刹车,由于后轮为驱动轮,所以只有后轮会被卡住。此时,后轮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前轮受到滚动摩擦力,自行车仍能在很短时间内停下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又发现,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否则后轮会跳起来。这就提醒我们在下坡或高速行驶时,切记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四、上坡时不同行进路线与费力状况的关系
当我们骑自行车上坡时,我们总希望尽量省力一些。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小组成员猜想不同的行进路线可能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这其中的物理原理,我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第一次我们模拟的是沿直线上坡的情景。
②第二次我们模拟的是沿S形路线上坡的情景。
相比之下,第二次实验时的行进路程较第一次长,但是实验者可以明显感到第二次实验时比较轻松。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功的原理,不管行进路线如何,爬上坡顶升高的高度时一样的,但走S行路线所走的路线比较长些,相当于把斜面的长度拉长了,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走S 行路线省力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骑自行上坡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