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豆荚状铬铁矿:古大洋岩石圈残片的重要证据.PDF

豆荚状铬铁矿:古大洋岩石圈残片的重要证据.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豆荚状铬铁矿:古大洋岩石圈残片的重要证据

李江海,牛向龙,黄雄南,等 地学前缘 ( ) , () 6 .@9AB C7*?D7? 9EDA*?9F 4 1 3/ 豆荚状铬铁矿:古大洋岩石圈残片的重要证据 李江海, 牛向龙, 黄雄南, 冯 军 (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地质学系,北京!#$!) 摘 要:豆荚状铬铁矿为蛇绿岩的特征性矿产,保留了上地幔岩浆 构造作用、高温变形以及岩石成因 的重要信息。它们常见于方辉橄榄岩内,位于大洋岩石圈莫霍面下! % ’( 的古深度范围内。豆荚 状铬铁矿常被纯橄岩薄壳围限,保留特征的豆状、豆壳状等构造。豆荚状铬铁矿的)*+ 含量较低,铂 族元素( )的分布模式显示特征的负斜率。普遍认为,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部分熔融条件下,涉及 ,-. 原始地幔熔体与亏损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伴随复杂的岩浆混合及结晶过程。狭窄的上地幔岩浆 通道或孔穴为豆荚状铬铁矿理想的堆积部位。超俯冲带(弧后盆地、岛弧、弧前)、大洋中脊、转换断层 均可能是豆荚状铬铁矿形成的理想环境。其中,洋脊扩张模式及大洋上俯冲带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豆 荚状铬铁矿成因。对于经历高级变质及多期变形的华北大陆基底,豆荚状铬铁矿是研究古老蛇绿岩 最直接而有效的地质标志,对于研究古大洋岩石圈增生过程,上地幔演化,探索早期板块构造意义重 大。 关键词: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构造类型;地质背景;板块构造;华北克拉通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01 ,/$! ,/## 0 ! 2 !/ 3! 1 3/ ! 豆荚状铬铁矿最早发现于 多年前哈萨克斯 [] 坦乌拉尔山区古生代蛇绿岩内! ,它具有高密度( ! 豆荚状铬铁矿与蛇绿岩套的地质 1 % 3 )、高硬度( 左右)的特点。豆荚状铬铁矿 1 04 56 7( # 关系 成分变化范围较大,如 ( )为 , ! 89 + !/ : % ;/ : ! 3 ( )为 。豆荚状铬铁矿为冶金级矿石 全球已发现典型的蛇绿岩地点约 余处。完 2 + ; : % 13: 3 (( ) ,( ) ( ) )的重要来 整的蛇绿岩套从顶到底的层序依次为,枕状熔岩、席 ! 89 + = 1 : 89 6 ? = !0 $ % 3 源,也是耐火型铬铁矿( ( ) )的唯一来 状岩墙杂岩、均质辉长岩、层状辉长岩、镁铁 超镁铁 ! 2 + = : 3 [,] ! 质堆积岩、地幔橄榄岩等。它们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地 源 。 [,] 豆荚状铬铁矿是蛇绿岩地幔岩类的典型岩矿单 壳与地幔两部分3 1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