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反应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认知反应理论”

3、目标靶(受者,目标受众) (1)信奉或承诺:信奉或承担义务的态度更难于接受影响而改变。 (2)预防注射:已形成的态度若从未接受过相反的意见并有与之交锋的经验,就易于被说服而发生改变;相反则增加了抗变性。 (3)人格因素: a、自尊:低自尊者往往比高自尊者更容易说服。 b、智力:通常智力高的人比智力低的人更难以说服。 c、性别差异:女人比男人对外界的影响更敏感,因而态度容易改变。 4、环境与情景 (1)强化作用 欢快或愉悦的情景能使说服性信息强化而有积极的影响力。 (2)预先警告 事先透露劝说的的内容会起到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a、更容易接受, b、增强了防御性 (3)分心 内外的刺激干扰而使受者分散注意力,影响劝说效果。 引题 1、“我喜欢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 “我最讨厌那些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 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是怎样形成的? 2、故事中,小孩子后来再喊“狼来了”为什么没人相信? 3、怎样说服别人,使其态度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怎样测量出来? 第六章 态度及态度改变 第一节 态度及其形成 第二节 态度形成的理论 第三节 态度的改变 第四节 态度的测查 第一节 态度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态度 二、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三、态度与行为 一、什么是态度 1、定义: 态度(attitude)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2、特征: (1)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2)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如人、物、事件、群体、制度、民族、国家、观念等。 (3)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感情色彩,如喜爱、肯定、赞同、接受。 (4)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临时的、特殊的不是态度。 3、态度的成分 即态度由什么构成? (1)一元说 态度是感情(affection)的表现; (2)二元说 态度是感情和认知的统一; (3)三元说(ABC模式) 态度包括感情(Affection) 、行为(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 4、分类 以态度的表现形式分类 a、与情绪、感情联系的态度:如对某人的外表、语言和行为产生的喜欢或厌恶的情绪。 b、理智性或认知性的态度:如对产品性能或某人的经历了解后形成的态度。 c、动作定向的态度:如对年龄、身材与母亲相似的女性有好感,其中认知很不明显。 d、知、情、意均衡的态度:如对日货的态度。 e、自我防卫的态度:疑惑、拘谨、暧昧的态度。如我们通常说的“又爱又恨”。 》猜测一下这个人,冷酷还是慈善? 》如果告诉你他是个纳粹呢? 二、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1、态度的功能 (1)适应功能:适应社会环境、团体、生活 如同学转学到新班级后,表现出与该班级大多数人有共同爱好。 (2)自我防御功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自尊 如“有钱人为富不仁”,阿Q“儿子打老子”。 (3)价值表现功能:赞同某种价值、观念 如与艾滋病患者握手表明自己不歧视他们。 (4)认知或理解功能:增加某种认知或理解 当你赞同某种观点后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理解,如“911恐怖袭击”与“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如果我们把好苹果放在一个劣质的桶里,这个桶会使所有接触它的东西腐烂。”——美军虐囚丑闻爆发后,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如是说。 韩国“历史”书籍 2008年4月27日,在韩华侨为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加油。 2、态度的作用 (1)影响社会性判断 如我们在中国队和外国队的进行体育比赛中发生冲突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会偏袒中国运动员,而指责对方队员。 (2)影响耐力 人们对某件事、某种观点持认同态度,则能够忍受实现过程中的痛苦。如父母在考虑子女的幸福时能够含辛茹苦。 (3)影响学习效果:过滤器 如学生通常对自己认为重要的课程认真学习,而敷衍那些认为不重要的课程。 (4)影响工作效率 如我们常常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有很高的工作效率,而不感兴趣的工作则觉得是煎熬。 三、态度与行为 态度与行为之间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1、一般态度预示一般行为。 如“吸烟对我身体有害” ? 我不吸烟。 2、特殊态度预示特殊行为。 如“吸烟对我身体有害,但社会交往需要我吸烟” ? 我吸烟但尽量少吸。 3、态度测量与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小,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有更多一致性。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