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赠的文化敏感性与中国实践 - 中国社会学网.pdf

器官捐赠的文化敏感性与中国实践 - 中国社会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器官捐赠的文化敏感性与中国实践 - 中国社会学网

2014年第1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o.12014 OFSUNYAT-SENUNIVERSITY V01.54 第54卷 JOURNAL No.247 SCIENCE Generai (总247期) (SOCIAL EDITl0N) 器官捐赠的文化敏感性与中国实践 佘成普 摘要: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的器官移植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器官的短缺成为制约中国 移植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扭转过分依赖死囚器官来源的局面,中国在2010年开始启动人体(尸体)器官 自愿捐赠试点T作,目前已在全国推进。本研究基于田野调查,认为中国的器官捐赠体系建设不能照搬国际 的成熟经验,因为捐赠过程的每一步都具有社会文化的地方性意义。从捐献登记、确认捐献、器官获取、器官 分配、遗体处理、缅怀纪念到困难救助等,都展现出器官捐赠并非是单纯的管理问题或医学问题,而是一个关 涉到个人与家庭、身体的部分与整体、死亡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生命的赠予与回馈,以及器官的分配和公平性 等社会文化问题。反思和关照器官捐赠体系背后的文化理念,将有助于审慎开展器官捐赠-T作,避免拿来主 义,建构符合中国文化情境的器官捐赠体系。 关键词:器官捐赠;器官移植;文化敏感性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4)ol一0131一14 言 一日I、1,l 口 201 1年初,卫生部的一位官员表示,为提高器官捐赠④率,中国有望在当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 器官捐献意愿登记②。这一举措也是许多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采取的提高器官捐赠率的有效方 法(黄焱等,2011)。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超过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黄洁夫,2011:3)。从理论上讲, 这些人大部分符合器官捐赠者的医学标准。如果上述措施推行开来,势必大大缓解目前的器官短缺困 境。但还未等这项措施开始实施,媒体的先行报道已经引起一片哗然,民众的质疑之声骤起。晦气问 题、对政府和医疗机构的信任问题、对尸体的处理问题等成为民众担忧的焦点。于是,“有望在当年内实 现”的看似利好政策就这样夭折于舆论中。 无独有偶。基于生物学依据的脑死亡判定被医学界认为是最为科学的死亡判定,不仅有利于降低 医疗费用,对提高器官移植质量也不无裨益。脑死亡判定也获得了美国、芬兰、西班牙、日本等众多国家 的立法认可。中国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组织了多次关于脑死亡的大讨论,一些专家学者也积极 }收稿日期:2012—1l一12 基金项目“生命的等待:中国器官移植的困境及出路”(201003381) 作者简介:余成普,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广州510275)。 ①人体器官捐赠包括活体器官捐赠和尸体器官捐赠,本文所言的器官捐赠,主要是指尸体器官捐赠。 ② 1 3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推动其立法进程,但至今仍未能达成共识。 这些“水土不服”的政策措施和科学判定,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器官捐赠和移植在中国文化情境中的 特殊性。由此,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该走向何处?是照搬国际的有效经验,还是探 索出适合中国社会文化情境的移植之路? 中国的器官移植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挽救了 数以万计濒临死亡的垂危病人的生命。中国也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国家①。但正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