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课堂)
字音 词义 1.惆怅?? 2.料峭? 3.戛然而止? 4.趱路 ?(chóu chàng ):伤感、失意。 ?(liào qiào ):略带寒意(多指春寒)。 (jiá )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zǎn ) : 赶路。 文章结构 第1段:介绍杜牧和《清明》诗的地位。 第2-8段:具体欣赏《清明》的前两句。 第9-14段:对《清明》后两句的赏析。 第15-16段:称赞《清明》形式上的高明。 【2-8】具体赏析《清明》的前两句。 【2】总说前两句描写的意境; 【3-4】抓住“纷纷”赏析第一句; 【5-6】抓住“断魂”赏析第二句; 【7】前两句进行综合赏析; 【8】承上启下。 【9-14】对《清明》后两句诗进行赏析。 【9】抓住“问路”分析第三句; 【10-11】以《小放牛》的意境抓住“遥”,赏析第四句。 【12-13】抓住“杏花村”赏析第四句。 重点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七绝, 作者是从哪一个角度来“浅说”的? 作者选了“纷纷”,不但写出了春雨的特点,也写出了行人的心情,与“断魂”形成一个和谐的组合。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天气,再加上这样的情形——孤身一人,怎能不增添愁绪,不“断魂”。 “纷纷”,给人一种凄迷的意境,与“天街小雨润如酥”不同的意境。 1. 最能体现作者情思的字眼。 2. 最能表现意境的词语。 重点赏析: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二字,点明了诗人作为他乡之客的身份,是对“路上行人”的进一步强调和对“断魂”之感的进一步衬托。“酒家”,则意味着可借以避雨、驱寒、散愁。诗到此,只是有了些许的暖意和新的转机,而牧童的出现,才使全诗的色调顿然明朗,使人几乎有满目生辉之感了。孩子的天真烂漫,和春天蓬勃的生机是那样吻合。他头戴斗笠,手持牧鞭,又带着田园恬静的气息,尤其是牧童小手一指,在诗人视野中出现了一幅迷人的画面:细雨迷蒙中,远处依稀见到一个红花绿树掩映中的村落,那杏花树丛在春雨沐浴中泛出鲜艳的粉红……可以想见,诗人孤寂的心灵得到了怎样的慰藉。 课外拓展 《清明》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有人只改动了一下标点符号,竟把它变成一首绝妙的小令,请你试着写下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有关清明的诗作: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 周汝昌 周汝昌,1918年生于天津,本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我国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 得一英才如此, 北来不为虚矣! ——钱锺书评周汝昌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被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 与其他传统节日相比,{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肃穆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并存。这种特色与其来历密切相关:由于时间上邻近、情感诉求相似,清明节最终融节气清明、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于一体。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