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人谈诗》ppt课件
一个深夜的记忆 鲁藜 鲁藜 鲁藜(1914-1999)是我国“七月诗派”的卓越代表。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等。《一个深夜的记忆》的写作背景:此诗写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 纠正读音 鲁藜lí 门槛k?n 曙光sh? 乍然zhà 眺望tiào 旷野kuàng 山峦luán 弓弦xián 课堂展示(一)朗读描绘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朗读诗歌分析诗句的含义,把行与行、节与节之间跳跃的空隙填补起来。并用生动的语言,把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图景表述出来。 课堂展示(二) 朗读诗歌, (1)结合写作背景点评诗歌语言的深刻内涵, (2)思考诗歌的主旨。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诗人看到月光,以为是阳光,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这充分看出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看出了诗人对黎明的渴望。 “河岸被山影压着” “压”字,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既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压抑心情。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这两行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强烈地盼望黎明以后发现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着。 主题: 诗人从人们常见的月光和月光下的山影、旷野中表现了抗战年代人们的美好心灵:内心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的殷切期待和看清现实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 语言精练准确寄寓深刻。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曾卓 曾卓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虽然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热情却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却。诗集有《悬崖边的树》(1981)、《老水手的歌》(1983)。 课堂展示(三)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从曾卓对鲁藜这首诗的评说看,他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是什么?最看重的是什么?对鲁藜这首诗有什么独到体会和见解? 宁静而深沉 最重视的是诗人那种因错觉而产生的联想。错觉是把月光误以为是曙光的来临,正是曾卓设身处地地进入诗歌意境中的。 独到体会和见解: 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见解。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是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了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 其次,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 最后,他特别指出了诗中“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一方面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黎明到来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 鉴赏现代诗歌 (1)诗歌的语言 (2)诗歌的形象 (3)诗歌的情感 (4)诗歌的艺术特色 尝试赏析,学写评论 玷污的生命之源 从前,清幽的小河,/现在,已经干涸。 腥臭,是她的低吼,/黑色,是她的衣着; 呻吟,是她哀怨的歌声,/挣扎,是她痛苦的生活。 不见了鱼虾与她做伴,/只有伤心地孤独流过; 也没有花草与她为邻,/任凭躯体给眼泪包裹。 人啊——/忘记了她的恩情!/ 她被狠心地抛弃,/抛弃在了污秽的角落。 “是谁缔造的错”?/“奈何要我来承担罪责”? 小河低语着诉说。(诗歌有改动) 认真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取材、立意、情感、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角度选择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 * 鲁藜 “流”:使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 趣了,也使人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 曾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