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仲姜盘的铸造方法
子仲姜盘的铸造方法
黄敏敏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
摘要: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为全国之首,其中有一件子仲姜盘,其盘内有圆雕动物,均可在原地作360
度的转动,这在以前的青铜器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文就这件青铜器的铸造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子仲姜盘 ;青铜器 ;铸造
中图分类号: K87 文献标识码:A
在上海读大学期间,每年总要去几次上海市博物馆参观特展,而一楼常设的青铜器陈列
是笔者每次去都要参观的。展品中有一件子仲姜盘,工艺精美自不待言,其具体的铸造方法,
尽管马承源先生在《跋子仲姜盘》中有介绍,但是笔者一直心存疑问。以下是笔者参考各种
资料,推测的子仲姜盘铸造过程,希望是自己学习青铜器考古课程的一个有意义的小结。
子仲姜盘是春秋早期青铜器,出土于山西,后流落海外,由香港太阳集团总裁叶肇夫以
巨资抢救回国,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也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是一件春秋早期贵族盥洗时使用的青铜器,出土于山西。此盘口径 45 厘米,高 18
厘米,重12.4 千克。形体较大,整器风格质朴浑厚。口为折沿,浅腹,圈足。圈足下置三
只立体爬行的猛虎,老虎身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 盘壁的两侧有一对宽厚的附耳高耸,
其外侧饰有云纹。盘身前后各攀一条曲角形的龙,龙首耸出盘沿,作探视状;龙身则躬背曲
体作探水状;腹壁装饰着变形兽体纹。
此盘绝妙之处在于,盘内所铸的 31 个水生动物,其中 11 个是圆雕,可在盘底作 360
度旋转,这是以前青铜器中绝无仅有的。
这31 个装饰物在盘内排列成5 周,中心为一只带有头冠的雄性水禽,浮雕的两只青蛙
和两只乌龟相互交错,将水禽围合其中;又有四条圆雕的鱼,围合成第二圈;第三圈则是浮
雕的、交错排列的四只青蛙和四只乌龟;第五圈则是七尾浮雕的鱼和四只圆雕的青蛙,青蛙
为蹲伏状,同样是交错排列,其中一只青蛙出土时已佚。整体装饰刻画的龙、虎、水禽等图
案的风格已经与西周时期庄严肃穆的礼器大相径庭,而是调皮而活泼的,赏玩的意味十分浓
厚。试想,当使用者在盥洗的时候,水自匜流出,净手后流入盘内,水流冲击盘中圆雕的小
动物,小动物开始不断旋转,十分有趣,真可谓巧夺天工。
根据考古学家资料解读,子仲姜盘的铭文记录为:
“佳六月初吉
辛亥大师作
为子仲姜沫
- 1 -
盘孔硕且好
用祈眉寿
子子孙孙永用为宝”
翻译为:6 月初吉辛亥日,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祈福之盘,盘既大且好,用来祈求
长寿,子子孙孙要永远实用。
这件精美的青铜盘铭文书体工整,用语用韵简洁而精妙,整篇铭文是学术价值极高的史
料。从铭文也可以看出,这件青铜器,在当时作为贵族专属的奢侈品,其诞生的缘由其实非
常浪漫。
子仲姜盘盘内能够在平面旋转的小动物平均长度只有6.5 厘米,对于春秋早期青铜器
铸造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关于盘的背景知识,马承源先生在《中国青铜器》中介绍:“盘,承水器。商周时期宴
飨用之,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
盥,盥卒授巾。’沃盥时盘匜(或盉、鎣)相需为用,即用匜(或盉或鎣)浇水于手,以盘
承接弃水。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盘盉相配,或盘鎣相配。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则多为盘匜相配。
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废,盘亦被‘洗’替代。”
春秋战国时期的盘,流传和出土数量较多,大体春秋早期与西周晚期的相似,春秋中期
有较多的变化。子仲姜盘虽是圈足,但还有三条虎形附足, 以及盘口的一对虎形圆雕装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政治多元化的格局开始出现和逐渐加剧,因而代表统治权力的
青铜礼器已经从全盛的巅峰衰落下来,代之而起的是以制作上的清新活泼,从而表现出多样
性和地方性的艺术特点,这种特点就使得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设计上与商周迥然不同。总体
上来说,器形由厚重而变得轻灵,造型设计由严正而变为奇巧。取代礼器而成为青铜器主体
的是兵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