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地震中的场地分类方法及适用性评述
第 31卷 第2期 地 震 地 质 Vol.31,No.2
2009年6月 SEISMOLOGYANDGEOLOGY June,2009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09.02.016
工程地震中的场地分类方法及适用性评述
1) 1) 1) 1,2) 1)
彭艳菊 吕悦军 黄雅虹 施春花 唐荣余
1)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2)海南省地震局,海口 570203
摘 要 文中对工程地震中常用的场地类别划分方法分两类进行了对比分析。一类为结构抗震设
计规范中用于确定场地影响的标准化方法,主要介绍了中国、美国、欧洲及 日本抗震规范中的场地类
别划分方法、分类指标,对比分析了各指标(如剪切波速、覆盖层厚度等)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新一
代抗震规范中场地条件的划分提出了建议。另一类为地震危险性预测中确定场地影响的区域性的场
地类别划分方法,主要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基于地质、地形、地貌等特征,并与抗震规范中的场地分
类指标(一般剪切波速居多)建立对应关系进行区域性场地类别划分的宏观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利用
强震记录反应谱进行场地分类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各自的优势、局限性以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 场地类别 剪切波速 覆盖层厚度 强震记录 地震工程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4967(2009)02-0349-14
0 引言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源自人们对地震现象的分析与认识,在20世纪的几次大地
震中,如 1906年旧金山8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985年墨西哥78级地震,发现
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很强的放大或缩小作用,直接影响到震害程度,一般表现为:软弱
场地上的震害较坚硬场地上重,自振周期较长的结构在软土场地上的震害重,而自振周期较短
的结构在硬场地上的震害重。于是众多学者开展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场地的覆盖土层、地表地形或基岩面的影响方面。自20世纪中叶起,不同国家开始在抗震
规范中考虑场地条件的影响,如中国、美国、日本等,以便采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和抗震构造措施,
减轻地震时工程的结构破坏;另外,随着防震减灾要求的提高,需要对重点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进行预测,而且大震发生后需对震害进行快速评估,这都需要考虑局部场地条件的影响,但与规
范中针对单个建筑场地的要求不同,需要考虑大范围的区域性场地条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
利用场地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通过某种方式,与抗震规范中的场地划分指标建立关系,进行
场地分类,确定场地影响系数,从而考虑场地的影响。本文将介绍这2方面的场地划分方法的
发展及研究现状,对比探讨各自的优势、局限性以及适用范围。
1 场地分类的标准化方法
即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类别的划分方法,是抗震设计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定性和定量
〔收稿日期〕 2008-08-06收稿,2009-03-14改回。
〔基金项目〕 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ZDJ20077)与2007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850)共同资助。
350 地 震 地 质 31卷
之分,从指标上看,有单指标、双指标及多指标之分,本节选取典型的分类标准予以介绍。
11 中国规范
1.1.1 双指标方法的发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中国结构抗震设计的主导标准,可称为其它行业抗震规范之母规范。
至今已经历了6代修订更新。第 1代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草案),未提出具体的场地分类
①
方案,仅通过降低或提高基本烈度来考虑抗震有利和不利场地 。第 2代为《地震区建筑设计
规范》(草案稿),构建了场地类别划分的基本框架,给出了判定地基等级的方法(相当于场地土
和场地分类的标准),将场地土及对应的场地均分为4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