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专题三: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王瑞楠 一、素质教育的由来 二、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 三、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 四、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 一、素质教育的由来 20 世纪末, 为切实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我国教育界打出了“素质教育”的旗帜, 同时, 基础教育界经历着一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回溯历史, 素质教育从酝酿到正式提出, 是有一个过程的。分析这一过程, 可以感受中国基础教育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轨迹。了解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有助于较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概念本身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 一)基础教育中“应试”与“纠偏”的拉锯战 第一,从1983 年到1985 年, 恢复中职、中技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第二,1986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三,1989 年,试行高中会考制度。 第四,1992 年,取消小学升初中的统考做法, 实行小学上初中直升和就近入学制度。 第一,80 年代初进行的知识与智力、能力关系的理论大讨论。 第二,1984年,非智力因素( 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理想等)大讨论 第三,1985年, 目标的理论进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之中并成为一种指导思想。 第四, 80年代末, 中小学教育改革,德、智、体全面发展。 ( 二) 素质教育的正式提出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1987年第2期《贵州教育学院学报》发表了一篇《人才素质与素质教育改革》的论文,这可能是最早提出素质教育的一篇文章。 1988年,《上海教育》一篇短评,题为“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此后素质教育的研究轰轰烈烈起来。 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李岚清: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小学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1997 年, 国家教委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总结交流了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先进地区的经验, 并全面研究部署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 ( 三) 素质教育成为我国跨世纪的教育主题 1998 年底, 国家教育部制定了跨世纪教育改革和施工蓝图———《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9 年6 月,新时期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 年6 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要求中小学“端正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素质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 (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高素质的建设者队伍 ( 二) 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国家教育的竞争 ( 三)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 教育要综合培养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 ①学知(learning to know) , 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 ②学做( learning to do) ,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 ③学会共同生活(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 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 ④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 以适应和改造自己的环境。 三、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 所谓素质, 指个体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熏陶和教育培养而形成的稳定的品质。个体的素质结构由三个基本层面构成, 即身体层面的素质, 即体质; 心理层面的素质, 即心理品质; 社会文化层面的素质, 即素养。 所谓素质教育, 简要地说, 就是以培养人的多方面和谐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 1997 年山东烟台会议: 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 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指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