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数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处理知识获得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很多问题的处理停留在表面,没有能够由表及里,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操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寻找结论,更要实现内化。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退位减”的教学:教师出示主题图,生解读图意后,列出算式50-26,师让生取出学具进行操作,再让生说操作过程。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通过动手 操作来学习新知。然而遗憾的是:课堂上的操作活动仅仅停留在实际操作的层面,没有能够使学生通过活动实现“内化”也就没有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操作只是一种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如前面举例中有的学生选择在计数器上拨算珠,有的同学选择摆小棒,待操作完毕后,教师可以提问:两个同学的学具不一样,但是他们在操作时有一步却是相同的,你发现了吗?学生不难发现,两次操作都有一个“换”的动作,其中一个且将十位上的1颗算珠换作个位上的10颗算珠,另一个切将1捆小棒换成10把小棒。教师可紧接着问:为什么都要换?以此促使学生对“退1”的原因进行理性思考,真正理解退“1”作“10”。 可见学生寻找两种不同学具操作的共同处的过程,就是他们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先通过操纵进行动作思维,再由言语叙述操纵要领,建立起概念的表象,最后联系竖式计算促成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的转化,实现“退1作10”的模型建构,思维真正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 交流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更是要实现深化,促进发展。 有效的课堂交流,应该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他人交换意见,感受同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正,生成新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交流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互相补充,相互接纳的过程,且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加工和重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认知不断走向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 练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模仿”,更是完善认知构建体系。 新授课结束后,我们往往会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安排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练习仅仅局限在新授范围,那么学生无需作太多的思考,只需机械模仿就可以解题,这样容易使学生造成思维上的惰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真正理解。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让学生做一些与授课内容有关的开拓性试题,这样做有利于促成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完善学生的认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或引导小组交流,或引发矛盾冲突,或挑起对某个观点的争辩,或设计启智促思的练习……总而言之,要注重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