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_张清涛__09级新闻学2班终极版
分类号: G206.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
——基于替罪羊模式和“分裂的主体”视角
作 者 单 位 新 闻 与 传 播 学 院
作 者 姓 名 张清涛
专 业 班 级 2009级新闻学二班
指导教师(职称) 鲍海波 (教 授)
论文(设计)完成时间 二○一三年五月
浅析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 ——基于替罪羊模式和“分裂的主体”视角
张清涛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710062)
摘 要:媒介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众共同完成的一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传播者揣摩着受众的心思,受众猜测着传播者的目的。在双方促使传播效果出现的过程中,虚假认同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本文旨在在人类学、民族学及心理学理论视角下分析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
关键词:虚假认同 替罪羊 分裂的主体 媒介传播
一、引言
有人认为“媒介即讯息”,依我看,媒介是运动的产物。讯息因运动而产生,媒介也因运动而成为媒介。这里的运动不但指一切可以作为媒介的物体的物理运动或化学运动,更重要的是指一切程度的思维运动。一切程度的思维运动就好比一台显示器,有了它媒介才能显示出讯息。
其实“媒介是运动的产物”也间接暗示了媒介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表明讯息因有接受者的参与才成为讯息,即讯息是接受者对传播者的一种反馈、一种反映,是传播者传播效果的显现。而接受者对传播者的这种选择性反映就完成了媒介的传播活动。
在媒介传播中,传播效果会因接受者对预期效果的幻想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而对预期效果的幻想其实反映的就是接受者对传播者及其传播信息的一种认同态度,也是接受者对传播者身份建构的一种期待。这种幻想往往受接受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存环境的影响极大。
二、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
由于媒介传播的结果往往很难与受众的这种预期幻想相吻合,所以这种预期幻想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成为受众对媒介的一种虚假认同。研究界对虚假认同的界定,主要集中在一种被明确意识到的认同虚假性乃至被动性,而非不被自察的内隐的和具有内在矛盾化的虚假性。例如田雨杰、慈勤英认为,“所谓虚假认同是指行为主体面对多种角色期待引起的矛盾冲突难以应对时,为避免角色失调甚至角色失败而形成的一种对策心理,即形式上认同主流价值观倡导的角色规范并在行为上与之符合,但却在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上保持一种疏离的态度。”这一观点其实忽视了虚假认同中的另外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上认同主流价值观倡导的角色规范并在行动上与之符合,在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上也保持一种一致的态度”。例如,大多数的无意识虚假认同,即受众以为媒介的传播结果达到了自身对媒介的预期幻想,实际并没有达到。他们口头和内心都认同媒介的传播结果,但并没意识到这种传播结果并不符合他们的预期幻想以及他们对媒介的这种认同其实是虚假认同。另一种形式是“形式上不认同主流价值观倡导的角色规范并在行动上不与之符合,但在核心价值观、最终目标上却保持一种一致的态度”。 这种虚假认同形式多发生在受众面对一些非主流信息传播时。所以,虚假认同是角色期待的一种错位,是受众对对象的一种虚假的幻想,这一定义也许更加贴切。
虚假认同是角色期待的一种普遍结果,它存在于人类社会及自然界的各个领域。在人类学、民族学以及心理学领域,虚假认同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影响则显得更为突出。例如,著名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勒内-吉拉尔在其著作《替罪羊》中就演化出了替罪羊模式——“差别”受到迫害,即迫害理论。而著名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视角中更是将虚假认同问题发展成了“主体的分裂”——分裂的主体对对象的幻想使主体走向更深一步的分裂。替罪羊模式和“分裂的主体”理论已是虚假认同问题领域极为成熟的理论基础,现基于这两理论视角来浅析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
三、媒介传播中虚假认同机制产生的过程
现先以勒内-吉拉尔的《替罪羊》为基础来分析媒介传播中的虚假认同问题。《替罪羊》的精髓莫过于这句话:“差别”受到迫害。吉拉尔在《圣人与暴力》中写道:“人们愿意确信,他们的不幸归咎于一个人,这个人他们能轻而易举干掉。”而这样一个人的挑选,往往不是根据人们给他们的罪名,而是根据他们具有的受害者的标记,即“差别”。虽然“差别”成为替罪羊受迫害的理由,但是吉拉尔又表示“迫害者考虑的从来不是差异,而是他无法表达的反面。”而这种“无法表达的反面”是指替罪羊身上所有可使人联想到其和危机有罪恶的联系的标记。这种“和危机有罪恶的联系”的标记其实就是大众对替罪羊身份的一种重新构架,即对替罪羊身份的虚假认同,是对替罪羊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