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波兰的琥珀之路.ppt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波兰的琥珀之路

波兰的琥珀之路; ;“展览被命名为‘坚硬的泪水’,当然,这里确实影射了波罗的海女王尤拉塔(Jurata)为爱人之死而哭泣的传说,以及太阳神之女赫利阿得斯哀悼弟弟法厄同的离世而流下琥珀泪的神话。但对我个人而言,首先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坚硬的泪水’是与格但斯克联系在一起的,更广义地说,它们是与波兰联系在一起的:尽管它们一向被用来象征在这个国家发生的历史悲剧,但今天,它们是封存在一种典型的波兰材质中的喜悦的泪水。受邀参展的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作品,从神话与历史这两个维度,赋予了这个主题许多迷人的解释。这让一切变得更为有趣了。”;;2013年1月19日,一场名为“坚硬的泪水”(Hardened Tears)的琥珀珠宝展在比利时的根特市举行,20多位欧洲珠宝设计师受邀参展,有意思的是,其中许多人是第一次将琥珀作为自己的设计对象。策展人维姆·范德克考夫(Wim Vandekerckhove)表示,这是为了让设计师们用“未受到污染”的双眼来审视琥珀,从中获得灵感。一个多月后,这场展览还将转移到他口中的“琥珀之都”格但斯克继续进行。;格但斯克是波兰北部沿海地区的最大城市,它濒临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琥珀加工、集散地。琥珀号称“北方黄金”、“波罗的海钻石”。4000万年前,波罗的海被茂密的原始丛林所覆盖。松柏科植物分泌的树脂经过千万年地质作用的洗礼,固化成为化石——琥珀。不少琥珀是被波罗的海的波涛从海床中冲刷出来的,冬季暴风雨来临时,海底的琥珀又被波涛冲到岸上。琥珀的英文名“amber”原意即为“海上的漂流物”。人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寻求着致富的宝藏。1951年,美籍德裔科普作家威利·雷(Willy Ley)在他新出版的《琥珀中的龙:一个浪漫的博物学家的进一步冒险》(Dragons in Amber:Further Adventures of a Romantic Naturalist)一书中提到,1862年的某个早晨,一场暴风雨过后,在波罗的海沿岸小镇Palmnicken的海滩上,人们搜集到了4400磅琥珀。不过,依靠暴风雨的恩赐,未免有守株待兔之嫌,于是,人们学会了在浪里撒网“捕捉”琥珀,也学会了在浅滩搅动沉淀物筛出琥珀的办法。当然,琥珀不仅仅出产于海中,格但斯克城外就有一个琥珀矿。;公元前700年,古希腊诗人荷马就已经在《奥德赛》中形容金链子上串着的琥珀珠子闪烁着太阳一般的光泽。这是目前最早提及琥珀的文字记载。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人对琥珀的青睐造就了琥珀的兴盛。尼禄皇帝宫殿中装饰着琥珀,随身佩带琥珀珠子和护身符被认为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上层妇人还习惯在掌心握一颗琥珀球,用来去除异味。根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的记载,一小枚琥珀的价格远超过一名健壮奴隶的身价。不过,古罗马人并不了解精明的商人贩卖给自己的琥珀究竟来自何方,直到公元60年,尼禄派人考察琥珀的来源。后者先抵达多瑙河,后来又发现了发源于波兰南部山脉的维斯瓦河,这条贯穿波兰南北的河就在今天的格但斯克湾注入波罗的海。这次航程在地中海地区与琥珀原产地波罗的海之间架起了直接的联系,开辟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琥珀之路”。不过,商人们最早走通的琥珀之路,起点其实是在丹麦北部的日德兰半岛。;;尽管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至今仍为“琥珀之国”的名号争抢不休,但毋庸置疑,波兰琥珀的加工水准公认最高,以“镶银”为特色的加工工艺更是格但斯克人引以为傲的资本,连俄罗斯、瑞典、德国、乌克兰等国商人,都将自己从本国收购的琥珀原石送到该市来加工。格但斯克的琥珀工艺得益于历史的积淀与发展。这里最早是由波兰国王梅什科一世在10世纪末建立的一个要塞,到12世纪初,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琥珀生产中心。 从华沙飞往格但斯克的飞机上,我与邻座的波兰女子尤丝缇娜闲聊起来。当我提到在华沙所见的“二战”遗迹时,她告诉我,她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曾被囚禁于纳粹集中营并最终遇难。“10年前,我和一个德国人坠入爱河,当时我17岁,威利40岁。我父亲非常生气,不肯接受我们的关系。我还记得,每次我约会回来,他都视我如空气,这深深地刺伤了我。幸好,我母亲从不让我感到有一个德国男友是个‘错误’。‘二战’从来没有在我们之间造成隔阂,我们从不为历史而争执。我们都认同希特勒主义是非常糟糕和困难的,但我们视它为过去。” ;尤丝缇娜的故事不禁让人联想起了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少年米高和中年妇人汉娜之间的那段忘年恋,经历了“二战”的老一代德国人和年轻一代之间交织着爱恨的复杂关系。那个热衷于倾听朗读,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向往的女文盲,被贴上“纳粹”、“凶手”标签的集中营女看守,被凯特·温斯莱特刻画得入木三分。很高兴这个话题没有给尤丝缇娜带来任何沉重的回忆。她和威利虽早已分手,但互相仍以朋友相待,每年有机会也会见上数面。 聊兴未尽,40分钟的飞行旅程已接近尾声。友好的尤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