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心理学-第六章 拥挤
第六章 拥挤 §10.1拥挤对动物的影响 一、密度: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它又可以分为: (1) 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 (2) 实际密度和可知觉密度、 (3) 内部密度和外部密度。 二、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是密度的两个最基本形式。 1. 社会密度:指面积不变而变化个体数目;社会密度是由同一空间中人数的不同决定的 2. 空间密度:指个体数目不变而变化面积。其变化由于相同的人数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决定的。 3. 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的变化对个人行为和情感的影响不同 第六章 拥挤 三、可知觉密度:指个体对所处空间密度的评价,它与实际测量的密度不同,其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人的行为往往更多的受可知觉密度的影响,而不受实际密度的影响。 四、内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内部空间面积的比值,也就是房间内的密度。 外部密度:是个体与建筑外部空间面积的比值。 五、拥挤和密度的区别是什么? 1.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因素: (1)个体的人格因素、 (2)人际关系、 (3)各种情境因素、 (4)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 (5)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 2. 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个体数目的客观测量,具体来说,它是指个体与面积的比值。密度可以在任何单位面积里进行度量。 第六章 拥挤 六、许多研究发现拥挤会引起动物的攻击和变态行为。 七、消沉:无组织、拥挤的围栏现象称为行为消沉。 行为消沉:可以理解为,当某个空间内的人口分布不平衡,或人口密度超过物种所应具备的,维持正常社会组织秩序的能力时,就会出现分裂行为。 八、单纯的拥挤并不一定引起动物的攻击行为,但是当拥挤与资源(如食物)结合时,则结果难以预测,这在人类行为中也一样。 第六章 拥挤 §10.2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一、什么是拥挤,拥挤会对个体行为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一) 1. 拥挤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密度。 2.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可分为(1)直接效应和(2)累积效应,即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直接效应指: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累积效应指: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二) 1. 对生理的影响。 (1) 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 (2) 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 (3) 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 2. 对情感的影响。 (1) 高密度会导致个体消极的情感状态,在高密度空间,男性体验到的消极情感比女性更强。 (2) 女性在社会交往中有更高的合群动机,所以在近距离内有更大的亲和力,男性的竞争动机更强,因而和他人距离过近会产生威胁感。 3. 拥挤与疾病: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第六章 拥挤 二、试举例说明拥挤和人类社会行为间的关系?☆ 人们对密度的主观感觉是受情境因素影响的。 1. 拥挤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1) 在高密度条件下人际吸引降低。 (2) 高社会密度,男性的反应比女性强烈。男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唤醒,但是社会习俗和规范允许女性更接近他人,用以缓解心理压力,导致了高密度下女性较高的人际吸引和合作性;而男性如果这样,则被视为不合理,男性对高密度的负面评价较多。 2. 拥挤对退缩行为的影响: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措施,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 3. 拥挤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比较了高、中、低三种空间密度条件下,大学生的利他行为。低密度条件下利他行为多。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 第六章 拥挤 4. 拥挤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1) 高密度会导致攻击性的增强,相反地结论:高密度对攻击性没有影响。 (2) 密度可能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空间密度过高或过低,攻击性行为都减小; (3) 在适度拥挤的情况下,男性的攻击性增加。 5. 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 (1) 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2) 单纯的拥挤并不一定产生消极后果,拥挤对人带来的影响因个体差异、社会因素和具体情境而不同。 6. 拥挤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 (1) 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 (2) 拥挤导致退缩行为和利他行为减少; (3) 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 第六章 拥挤 三、拥挤对任务完成的影响:高密度会阻碍被试对环境的认知。拥挤可能会阻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