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之1:认知过程
第一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之1:认知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 1、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关键词:直接作用 感觉器官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 3、感觉的规律 (1)感觉后效 当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印象会暂留一段 时间,此为感觉后效。 视觉后像有正负两类 (2)感觉适应 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发生的感受性变化。 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 嗅觉适应 味觉适应 (3)感觉对比 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继时对比 (二)知觉 1、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种类 (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3、知觉的规律(知觉的特性)(理解) (1)知觉的整体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格式塔学派关于知觉整体性的规律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相似律 接近律 连续律 简洁律 完型(封闭) (2)知觉的选择性 在知觉过程中,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到所有的物体或物体的所有属性,只能感到到少数物体或物体的部分属性。 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试图对知觉对象进行理解,并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大小恒常性 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方向恒常性 思考和练习: 二、注意 (一)定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 集中性 (二)种类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指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掌握)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1)也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 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 相反状态: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起伏 3、注意的分配 (1)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其余都达到了熟练程度。 (2)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4、注意的转移 (1)定义:根据一定的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从一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上 。 思考和练习 三、记忆 (一)定义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三个环节: 识记 保持(相对应的即为遗忘) 再认或回忆 (二)种类 1、按记忆内容分 (1)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按记忆是否有意识参与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三)遗忘 1、定义 记忆的内容不能回忆或提取有困难。 2、分类 不完全遗忘 完全遗忘 暂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3、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掌握) 4、遗忘的原因(遗忘理论)(掌握) (1)消退理论 (2)干扰理论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5、影响遗忘的因素(掌握) (1)时间因素 (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程度 (3)识记材料的性质 (4)识记材料的数量 (5)学习程度:过度学习 (6)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7)识记者的态度 (四)运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有效学习(运用)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 2、进行组块化编码 3、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和分散复习 (2)合理安排复习内容:部分复习和整体复习 (3)学习程度的安排:适当过度学习 (4)采用多种复习形式,尽可能运用多种感官协调作用。 (5)注意克服材料之间的干扰。 (6)采用其他精加工和组织策略进行复习。 4、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思考和练习: 四、思维与问题解决 (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二)种类 1、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的是日常经验还是科学知识 经验思维 理论思维 3、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 直觉思维 逻辑思维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辐合思维(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 5、根据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程度 常规思维 创造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及其特征 1、定义: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创造出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2、特征 吉尔福特及其同事:六个特征 (1)敏感性 (2)流畅性 (3)灵活性 (4)独创性 (5)再定义 (6)洞察性 3、影响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