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 《老子》五章
老子提倡人应该像水一样,对万物有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说江海之所以能容纳百川,是因为江海地势低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反对自以为是,他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他还说“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他持有的“三宝”之一。 老子对口才好似乎持否定的态度,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真实的话听起来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良善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良善)。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一、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和人与自然关系观念的影响。 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化。人们特别是知识阶层,是以一种“自然而然”的观点来看待宇宙和世界的。这与道家的自然宇宙观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尤其是庄子,并不强调人的优先地位和独特性,主张“齐万物”“齐物我”,以齐一平等的观点来看待人与万物的关系,没有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道家比较强调“人与天一”“以人入天”,强调顺其自然,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先秦道家曾经勾画出一幅小国寡民、自给自足、与世隔绝、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没有竞争、和谐安定的理想社会的图画,这幅图画成为后代不少人头脑中理想社会的蓝本。 “无为而治”的主张就成为一种可以用来纠正偏颇的政治理论资源。“无为而治”意味着减少政治决策中的主观主义和盲动主义,尊重事情本身发展的规律,也往往实际上意味着给被统治者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比较赞赏隐逸生活,但同时又对世俗政治事务持一种冷眼旁观的批判立场。 三、道家思想对个人立身处世和修身养性的影响。 相对于儒家的重视个人伦理道德修养,要求个人按照儒家的仁义道德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道德人格的“君子”,道家则更强调顺乎“自然”之性的养生之道,其立身处世讲安时处顺,为而不争,其修身养性讲贵生重己,逍遥自适。道家也重视“德”,但这个“德”跟儒家的仁义道德相比内涵很不一样。道家认为“仁义”恰恰是真正的“德”失去之后的结果。道家的“德”意味着与道为一、顺乎自然、抱朴守拙、少私寡欲、与世无争等内容。因此,道家的理想人格具有自然率真、逍遥超越、淡泊名利等特点。 四、道家思想对审美观和文学艺术的影响。 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他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中国文学、艺术、绘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老庄认为素朴最美,所谓“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确立“自然”“素朴”为最高审美原则。老子说“无言”,庄子说“得意忘言”,使得文学常追求“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二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十九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恶:丑 B.生而不有 有:存在 C.行不言之教 教:教化 D.是以不去 去:失去 B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抱:怀抱 B.道可道,非常道 常:永恒的 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文:法律条文 D.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居:居住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和无,名天地之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和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和同出而异名 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和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 * * 《老子》五章 老 子 《老子》即《道德经》,或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 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的,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44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