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的新闻学院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北京“2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第1.doc
21世纪的新闻学院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北京“2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第1
编者按:大学在新闻教育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新闻教育的问题在哪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人才?今天上午,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的新闻学教授、院长、系主任等以及国内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共50余人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此次峰会是由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汕头大学新闻信息传播系联合主办。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应邀参加并作了题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任务与展望》的演讲。
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中心主任陈婉莹教授指出,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新闻传播事业正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传媒改革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政府近年大力投资传媒和信息产业基础建设,硬件直追先进国家,但新闻事业仍然缺乏高素质人才。国际上,舆论环境由美国主导,中国新闻界在国际上声音微弱,现实的话语权仍待争取。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也是在三年前成立的,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不约而同的探索新闻理想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并且在理论研讨、教学实践、学生交流等方面发展了大量的合作项目。我们正在协力营造一个大中国的新新闻空间,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在题为《无力的新闻与新闻教育》的演讲中说,在全球化时代,谁掌握了下一代传媒人,谁就掌握了下一代传媒,谁掌握了传媒,谁就掌握了未来。中国急需具有国际水准的新闻传播学院和新闻传媒人才。这种国际传媒人才需要熟练掌握一门以上流利的外语,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报道水平,能够在国际一流的新闻媒体、海内外各种新闻媒体、外交部门、媒介管理部门从事与媒介相关的新闻传播实践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新闻教育跟不上上新闻媒体的变革与发展,一些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的人不会写有新闻的新闻,只会写无新闻的“新闻”。许多大媒体的记者把新闻埋葬在一堆空话中,变得越来越同老百姓“不相干”。中国主流媒体不加速新闻改革,按新闻规律办事,最终很可能会导致西方媒体为中国设置议程。在未来新闻学院的发展中,应该把国际上最成功的新闻学院院长及教授邀请来,和国内各大新闻学院院长一起讨论,要学习国外最好的新闻学院的办学方针:培养一流的记者和编辑。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应该像法学院、医学院那样办,是一种职业教育。当前中国的新闻学教育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美国著名新闻教育家、旧金山州立大学新闻系前主任、新闻学教授贝蒂#8226;迈斯格在演讲中说,新媒体应用技术越来越成为傻瓜,已经变成简单易学的小手艺,今天的新闻院系培养的仍然是发掘和讲述新闻故事的能力,新闻传播院系在教学和科研中对新媒体技术的过分追求,将会削弱新闻学的核心价值,培养的学生很可能只会成为别人原创性的新闻和影视作品的剪贴员或包装工。斯坦福大学新闻学教授吴惠连、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工协会候任会长泰德.格拉舍、网络新闻学创始人、美国《圣何塞信使报》科技记者丹.盖尔默、《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陈小川、《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张延平等还分别就“全球化时代的新闻学教育”、“迎接技术变革给新闻教育带来的挑战”、“新闻学院与传媒业的矛盾与互补”、“目前的新闻教育能适应传媒的需要吗?”、“建立学术界与新闻界合作关系的思考”、“构建东西方新闻教育的桥梁”等题目发表了演讲。会议期间,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举行了首场开放论坛,来自密苏里大学、斯坦福大学、密西根大学和香港大学等海内外新闻与传播学者就“传媒等于新闻吗?传媒人才等于记者吗?传播学等于新闻学吗?”等前沿问题,与首都主要高校的新闻学院师生展开了热烈的对话和辩论。
“构建东西方新闻教育的桥梁”
——斯坦福大学传播学教授、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工协会候任会长泰德#8226;格拉舍
首先,我要感谢此次会议的组织者,让我有机会和这么多新闻界的朋友们济济一堂,讨论有关新闻教育的话题;我还要感谢组织者的友好款待,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住宿和美味的午餐。
我致力于美国的新闻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今天,我也带了一些问题来,想和诸位与会者们探讨。我将像我在斯坦佛大学一样,做今天的演讲。我想,我个人在美国新闻教育界比较特殊——我拥有过自己的一份报纸,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我是唯一一个做过发行人的人。我的报纸和当时美国的几百家报纸一样,报道了民权运动和越南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我的报纸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但不到一年就停刊了。这段经历虽然短暂,但对我来说,却是重要而难忘的。从那以后,我更加坚信一点:新闻说到底,就是一种政治活动。新闻是有关社会变迁、社会变革的东西。虽然在大多数时候,记者们会否认这一点。在今天的演讲中,我准备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