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书”上的“、/”与“×”——关于“多动症”行为学生教育案例赏析.docVIP

“检讨书”上的“、/”与“×”——关于“多动症”行为学生教育案例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检讨书”上的“、/”与“×”——关于“多动症”行为学生教育案例赏析.doc

  “检讨书”上的“、/”与“×”——关于“多动症”行为学生教育案例赏析 韦小平 (南宁市宾阳县芦圩完全小学广西南宁530400) 【摘要】“多动症”学生——钟伟与同学相处经常是“不动嘴巴光动手”。老师与其父母沟通并实施了有效的“家校合作”,同时借助集体力量进行监督,用“检讨书”上的“√”与“×”对该生进行鞭策与鼓励,最后实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效果。 .. 关键词多动症;学生;教育;案例 劣迹斑斑纠人心 钟伟是我们班上一名及其调皮捣蛋的学生,在学校经常无缘无故欺负同学,大伙无不对他“敬怕三分”,唯恐避之不及。早在开学注册的第一天晚上,他的姑妈就给我打了一个,和我谈起孩子行为举止的特殊性(好打人),希望我对这孩子稍加留意,以免和同学闹出不愉快。当时,这孩子已经在我的脑海里“备案”了,但我远远料想不到竟“难教”到如此境地。虽然他只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但在班上真可谓是“劣迹斑斑”: 9月15日上晚读课前,他将铅笔对着同桌的耳朵孔扎,导致同桌外耳道受伤。从此,老师再也不敢安排同学与他同坐。 10月28日课间活动时分,他毫无理由地用手指照后桌女同学的眼睛上弹,导致该同学久久不能睁开眼睛,并带到医院检查。 12月20日下午上课前,他拿铅笔当玩具,在教室里乱弹乱飞,结果弹中一位女同学的额头,额头上留下了他“作案”的伤痕…… 以上只是钟伟劣迹的一部分,关于他的“恶作剧”可以用不可计数来形容。他就好像是我们班上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威力”,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防不胜防。我就是这样,每天都提着一颗悬着的心,祈祷这孩子不要给我“惹祸上身”。面对这样一个有暴力倾向,对同学不是用语言沟通,而是动不动就“出手”的学生,是我教学生涯10几年来最令人头疼和束手无策的。 追根寻源系家人 俗话说:万事皆有“源”。导致钟伟形成这种不用语言而用动作和别人沟通的性格特征,根源在哪呢?经过三番五次与其家人沟通,得知钟伟从小就只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孩子当时嗷嗷待哺仅7个月,父母便离他而去长期在外打工,一年到头极少回家探望。至今,母亲已有7年没回家过年探亲了。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加上爷爷奶奶教育方法不够科学,导致这孩子从小就不喜欢说话,经常一个人闷在家里。偶尔和邻居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最终都是因为小伙伴被他欺负(无缘无故被他打)不欢而散。久而久之,邻居家的孩子再也不与敢他沟通往来,甚至自己家的堂弟、表妹对他也是“敬而远之”,不愿靠近。孤独寂寞的幼儿生活让这孩子的性格愈发沉默寡言。在他的概念里,与人沟通就非得“动手动脚”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说话交流变得“苍白无力”。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认为,做家长的,特别是隔代家长们的素质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和孩子成长的要求。王极盛在数万人中间做的一项调查表明,100%的隔代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由此可见,隔代家长教育远远无法与亲身父母教育相比。 反思钟伟在学校所犯下的诸多问题,我想到了必须与钟伟的第一监护人作深入的沟通。毕竟祖辈对孙辈的教育总会存在各种缺失(或溺爱,或纵容等等),这样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还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拿起,我拨通了远在深圳打工的钟伟妈妈。我将教育孩子的困境一一向其汇报: 1、孩子上课好动,经常在位置上玩东西,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课堂上还经常借故用笔尖、直尺等东西“骚扰”周边同学,致使其他同学也不能专心听课。 2、孩子课间经常无故动手打同学,老师接到学生委屈告状,问及钟伟为何打人,钟伟竟说不出打人的原因。 3、每次接到同学告状,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可以说是“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进行教育,在当时孩子总表示能改,但是过不了多久,老毛病又犯了…… 4、希望家长带孩子到心理医生那里去看看,诊断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缺陷,看看能否找到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 对症下药初见效 问题抛出,幸运的是得到了孩子父母的高度重视。经过一番沟通之后,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共识: 1、父母应该经常打回家和孩子沟通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等情况,让孩子经常能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 2、节假日有条件的,接孩子到父母身边一起生活,让孩子和众多同学一样,能在爸爸、妈妈身边,感受父母的关爱,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 3、家长有时间应该多主动向老师询问孩子在校的近况,找出优缺点,相互出谋划策,搭建家校桥梁,共同教育孩子…… 和钟伟的父母取得联系以后,相应的对策一直在延续。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欣喜地发现这孩子这段时间的确乖了不少,课间很少有同学来告他的状了,一种持久抗战后初获战绩的喜悦之情在我心头由然而生。我想,我和钟伟的父母在他的心里播下的这颗“情感”的种子应该是“生根”、“发芽”了。就这样,我每天就像呵护幼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