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人识字法”与汉语语文教育体系-第1.docVIP

“炳人识字法”与汉语语文教育体系-第1.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炳人识字法”与汉语语文教育体系-第1.doc

  “炳人识字法”与汉语语文教育体系|第1     关键词:汉语;语文教育;识字教学法;炳人识字法;集中识字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种以发明人的名字命名的全新的识字教学法——“炳人识字法”。使用这种方法能仅用一年的学习时间(每年学10个月,每天学半小时)就使儿童认识3920个汉字,达到能读书看报的程度,并且学生乐学,教师易教,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赏,一时引起轰动。“炳人识字法”的基本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集中用一年的时间教会刚开蒙的儿童认识3920个常用汉字,这一年只识字,不教阅读;   2.识字的基本方法是诵读七言一句的韵语,对字义很少解释,只要求儿童认字形和记读音;   3.配合每句韵语设计律动操,识字时边念边做,并设计大量的游戏,教学自始至终在做操和游戏中进行。   4.所编韵语不仅合辙押韵,而且“顶针连环”,每两句的首字又组成韵语,排列成可以检索的字盘,很方便记忆。   5.先认后写,认写分开。   笔者认为,“炳人识字法”不只是一种新的识字教学法,而且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的变革。它既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复兴,又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革新,其意义堪称语文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前人语文教育的第一步,是先用一二年的时间,集中教儿童认识二千个左右的常用字,再进入阅读和写作的学习。这一阶段后人称之为“集中识字”(与目前作为识字教学法的“集中识字”不是一回事)。教材均为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的韵文,使用最广泛,至今流传的是《三字经》、《百字姓》、《千字文》三种(简称“三#183;百#183;千”)。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诵读,教师很少讲解。写与读是分开的,读的是“三#183;百#183;千”,写的却是“上大人孔乙己……”这些笔划简单的字。从清末起,这一传统的识字教育体系逐渐被抛弃,到“五四”时期已经完全被新的体系所取代。新体系是从西方引进的,没有“集中识字”这一阶段,一开始就学习极简单的课文,边阅读边识字。例如胡适早年主编的一套小学语文教材,第一课就是:去,去,去,去上学。一共六个字,去掉重复的只三个。读什么字就写什么字。之后就一直沿袭这种体系,即如陶行知先生所批评的:用零碎的文字来教学语文。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加了汉语拼音,但只是识字的“拐棍”,初入学的儿童每课仍只认寥寥数字。然而对前人为什么要采用“集中识字”的做法,以至于整个传统的汉语语文教育体系,近一个世纪以来并未进行认真研究,只是随着民主革命的风暴,把它当作封建糟粕,扫地出门了事。   前人语文教育的内容,固然封建糟粕很多,但其教育方法是否也根本错误,毫无道理呢?这是断不可轻易下结论的。例如汉字曾长期被认为是一种繁难、落后的文字,解放后我国曾提出改革汉字,走西方拼音化的道路,但近几十年的研究却表明,汉字能引起联想,开发智力,学汉语的儿童比学拼音文字的儿童更聪明;汉字可以二次组词,学习汉字要掌握的信息量远比拼音文字少。因而西方语言学家也称汉语是一种“智慧的语言”。那么“集中识字”有没有道理呢?回答是肯定的。道理何在呢?下面我们作一点粗略的探讨。 一、“集中识字”势在必行   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等国家,其识字教学是随着课文的阅读进行的,可称之为随课识字或分散识字。他们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1.拼音文字的单词多有性、数、格、时态等形态变化,这些形态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的,因此,必须联系语言实际来学习,也就是说,必须在句子和课文中学习。   2.拼音文字一般只有二三十个字母,每个单词都是由其中几个字母组成的,学会了这二三十个字母,单词的书写问题就解决了。   3.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又是由几个字母拼读出来的,学会了字母,再掌握一些简单的语音规则,看见单词就能读出音来。   因此,西方儿童只要学会字母,懂得一些读音规则,就可以很快地认识大量单词,因此可以一边识字,一边很快进入成句乃至成段的阅读。但是汉字与拼音文字根本不同,每个字都有独特的字形,读音与字形一般没有什么联系。学汉字必须一个一个地辨字形、记读音。虽有汉语拼音方案,但不能代替汉字,学了汉语拼音还得学汉字。而在认识相当数量的汉字前,是无法整句整段地阅读的。要采用边阅读边识字的方法,就只能读“去,去,去,去上学”这类极简短的文字,内容贫乏到极点,又不能诵读,落后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儿童毫无兴趣,自然会出现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十二年时间,二千多个课时,竟不能掌握本国语言的“咄咄怪事”。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只有160个生字,整个小学六年时间才能学完常用的二千多个汉字,也就是说,儿童必须用六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初步阅读的程度。     近几十年来,我国有较大影响的识字法多达20余种,初期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共同的缺点就是易遗忘、难巩固。出现这种现象其实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