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五大姓.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和浩特市五大姓

呼和浩特市五大姓呼和浩特市排在前五名的姓氏分别是张、王、李、刘、赵,这五大姓氏总共占到本市总人口的37.57%,充分显示出多数人口集中在少数姓氏的特征。呼和浩特市户籍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张”姓,共有201977人,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张、王、李、刘、赵、杨、郭、陈、高、马,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姓 人??数 比??例 张 201,977. 9.95 王 194,749. 9.59 李 161,135. 7.94 刘 129,369. 6.37 赵 75,515. 3.72 杨 65,834. 3.24 郭 56,344. 2.78 陈 42,946. 2.12 高 42,294. 2.08 马 32,809. 1.62 呼和浩特的姓氏分布表现十分集中,主要集中在张、王、李、刘四大姓上,这四个姓氏在呼和浩特占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这四个姓氏不仅在北方城市是大姓,在全国城市也是几乎都能排入前十的大姓。这说明呼和浩特虽然地处我国的边陲,但和中原文化的交流却一直频繁地进行着。呼和浩特虽然仅有400多年的建城史,但却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阴山脚下、黄河岸边这片神奇、丰腴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原汉民族同北方各少数民族频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交往的史实,是中原汉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朝,元人刘秉忠诗曰:晴空高显寺中塔,晓日平明城上楼。车马喧阗尘不到,吟鞭斜袅过丰州,写的就是当时的热闹景象。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呼和浩特称丰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也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州邑之一,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17世纪30年代,清政府为镇守边疆,进一步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修建了一座供满州八旗军驻扎的城池,命名为绥远城,当时人们称绥远为新城,跟以前的旧城合一起逐渐形成蒙、汉、回、满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因此,人口不断地交流融合,就形成今天姓氏分布均衡的局面。 另外需要说明一下蒙古族的汉姓问题。蒙古族是呼和浩特最初的居民,而且在本市的人口中占很高的比重,那么为何少数民族特色的姓氏不能榜上有名呢?原来是因为蒙古族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家姓”,只有“族姓”,后来逐渐启用汉姓的结果。聚居于中国北方草原的蒙古族人,只有部落、氏族的“族姓”。然而,很少有蒙古人把多音节的“族姓”放在名字前面,渐渐地,有不少蒙古族人遗忘了自己的“族姓”。历史上,随着民族融合和文化相互渗透,蒙古族人开始起藏族名字和汉族名字,还有一些蒙古族人改用汉字单姓,特别是临近汉族的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蒙古族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跨省民族,其中居住在辽宁、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等地的蒙古族现在一般用汉族姓氏,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蒙古族人也用汉字单姓。    呼和浩特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历史沿革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姓氏分布和其他城市相比究竟有什么异同呢?下表是几个城市的姓氏排名情况。呼和浩特 北京 上海 广州 张 王 张 陈 王 张 王 黄 李 李 陈 李 刘 刘 李 梁 赵 赵 朱 刘 杨 杨 徐 张 郭 陈 周 何 陈 孙 沈 吴 高 马 吴 王 马 高 陆 林 呼和浩特的姓氏分布和北京的十分相近,这两地地理相近,人口交流应该也最为密切。呼和浩特的姓氏分布和其他城市的差别主要还是很显著的,除去全国性的大姓——王、张、李、陈——在几乎所有城市都排入前十,而北京有较多赵、马、高姓的人口,在上海则刘、周、徐、吴姓人口较多,广州更是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排名,黄、梁、何、林姓人口所占比例较大。下面主要说说中原人口是如何进入呼和浩特的,也就是说呼和浩特和北京的姓氏分布如此接近的原因是什么? 汉族的规模迁入应该从明朝算起,最早迁来的汉民有的是躲避朝廷的苛政或战乱,也有的是被蒙古军队掳掠过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当时修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招徕的汉族工匠,多年施工后定居在此。在俺答汗时期,归化城是蒙古人和汉人的交易点,南门外的交易市场在清代时更是塞外的商业中心,以晋商为主的汉商长期进行着与外蒙古、新疆等地的贸易,并把商号集中设在交通便利的归化城。 清军入关后,由于修建庙宇、移民垦荒等等原因使大批汉族工匠、商人、农民陆续来到塞外,这其中大都是来自山西的汉民。到了满洲八旗军驻防绥远城后,清朝廷为了供给军需招徕了大量内地汉族农民垦荒,“走西口”成了相当长的时间里内地汉人逃难、求生,甚至发财的途径,而呼和浩特的方言中至今仍有着浓郁的山西地方口音。 到了绥远城(新城)建成之初,清政府调来许多驻防的汉军,而绥远城将军衙署等衙门里也都聘有来自江南绍兴一带的汉族文人做师爷。为了繁荣绥远城经济,清廷还从晋、冀等地招募了一大批汉族工匠和商人。仅当时的绥远城东、西、南、北四大街就建有迎街铺面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