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中专安全用电课件
中国彩灯博物馆 天安门彩灯 什 么 是 触 电? 人体是导体,电流通过人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的伤害,这就是触电。 人触电后一定会死亡吗?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的长短、电流流经途径、人体电阻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安全电压值是36V。 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1:人工呼吸法 2:心脏挤压法 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①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技术要求,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可靠接地或接零。 ②不接触高于36V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电电体。 ③不弄湿用电器,切勿用湿手拔、插电源插头,不要用湿布擦拭带电的灯头、开关、插座等。 ④不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防止本来绝缘的物体带电。 ⑤电加热设备上不能烘烤衣物。 ⑥要爱护电力设施,不要在架空电线和配电变压器周围玩耍。 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 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 高压带电体 发生电气火灾怎么办? 1. 立即切断电源。 课堂小结 安全用电 常识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发生电气火灾怎么办?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2. 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要用水及泡沫灭火器,应该使用干黄沙和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3. 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警示● 电源尚未切断时,切勿把水浇到电气用具或开关上。● 如果电气用具或插头仍在着火,切勿用手碰及电气用具的开关。 1.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 A.迅速用手拉触电人,使他离开电线. B.用铁棒把人和电源分开. C.用干燥的木棒将人和电源分开. D.迅速拉开电闸、切断电源. 2、如因电线短路而失火,能否立即用水去灭火? 为什么? 知识反馈 C D 1、触电的原因 2、安全电压值 4、触电的急救原则 3、触电的方式 6、安全用电的原则 5、触电的急救方法 7、电器火灾的解救措施 回家后找一找看看家里及周围的人存不存在危险用电的现象,如何解决.尝试写一篇有关安全用电的“安全手册”。 课后作业 ? * 了解触电的原因,掌握触电的几种方式及安全用电的原则 ,明确触电后的急救原则与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能在实际应用中安全用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通过学习,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增强安全用电意识,提高生活能力。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小心触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触电产生 的原因? 抢答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抢答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人触电后一定会死亡吗?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抢答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触电的几种方式? 触电的几种方式?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①单相触电 ②两相触电 ③接触触电 ④跨步触电 单个相线之间的触电。 单相触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两个相线之间的触电。 两相触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接触触电: 触摸而导致的触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跨步电 压触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在高压线接触的地面附近,产生了环形的电场。 人踩到不同两点电压时引起的触电。 ①单相触电:单个相线之间的触电。 ②两相触电:两个相线之间的触电。 ③接触触电:触摸而导致的触电。 ④跨步触电:在高压线接触的地面附近,产生了环形的电场。即以高压线触地点为圆心,从接触点到周围有一个放射状电压递减的电压分布。可以理解,圆心处电压等于高压电线上的电压,离开圆心越远的点上,电压越小。 触电后的急救原则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 2: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 拉、 切、 挑、 拽、 垫 1 :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拉: 就近拉开电源开关,使电源断开。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目录 指用带有可靠绝缘柄的电工钳、锹、镐、刀、斧等利器将电源切断,切断时应注意防止带电导线断落碰触周围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