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 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前期有所发展: * 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 ? 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使得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出现以党代政,法制受到严重破坏,干群关系紧张。 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联解体的经过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苏联改革的过程 苏联改革的挫折 苏联改革的背景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表现突出 斯大林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赫 鲁 晓 夫 改 革 摇 摆 不 定 正确: * 突破口正确(农业的改革)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工业体制的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失误: *冒进、瞎指挥、不深入…… *全盘否定斯大林 *个人崇拜 失败的原因? 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 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莫斯科红场 请思考: 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 全盘否定斯大林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个人崇拜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 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的口号。1961年,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赫鲁晓夫经常心血来潮地做出一些决策,许多改革措施未经深思熟虑便草草实施,又草草收场。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 赫鲁晓夫的改革 1. 改革没有结合国情 2.改革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 3.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4.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上台的是? 勃列日涅夫(1964——1982) 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上升到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上升到85%。 苏联人均住房面积由1965年的10m2,提高到1981年的16m2 。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 重点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独揽党政军大权于一身重演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的一幕。 党政主要领导人都年过70岁。 1980年,76岁的柯西金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接替他的是75岁的吉洪诺夫。 勃列日涅夫之后,从1982年到1985年苏联三年三易领导人。 ——李振城《苏联兴亡的沉思》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后期逐渐停滞:: 70年代初,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进入僵化状态。苏联社会陷入因境。 前二夫(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不容乐观 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上台,他会采取什么措施?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改革过程 改革结果 经济改革失败导致经济衰退。 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 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改革失败原因: 经济改革 ? 政治改革 苏联改革已经是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喷发来…… 苏联解体一发而不可收拾 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