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蔡元培于陶行知的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蔡元培于陶行知的学说

第九章 第十节 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 陶行知的生平与学说 陶行知简介: 求学之路: 生活教育六时期: 教育思想史: 三大教育原理: 陶行知(1891--1946),汉族,安徽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等。 陶行知的求学之路 年幼时接受西方的教育。入杭州广济医学院。后又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就读。入伊利诺大学,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以杜威、孟禄为师。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都市学问总监”。同年秋天,他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国。 教育思想史 教育理想:主张“通过四通八达的教育,建立四通八达的民主社会”; 教育准则: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陶行知的“真”与孔子的“仁”在教育理念和道德目标上一脉相承; 教育策略:基于知行关系的深刻理解,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重要论断。确立了“行—知—行”的行动策略。 三大教育原理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自有人类以来,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没有时间限制。 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又一创新:“小先生制” 早在1923年,他编写《平民千字课》,即大力推行平民教育。他要使教育知识成为像空气一样普遍的东西,而小先生制正是最好的途径。“因为小先生早上学两个字,晚上便可以把这两个字拿去教别人,此刻学了一种知识或技能,彼时即可以把这件知识或技能去交给别人,他不像大先生一样要薪水。所以我们可以不花经费把教育普及出去”。 鞠躬尽瘁的一生 陶行知为了使中国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受教育,他的教育约办越低,官衔越来越小,而为他的教育所觉悟、所奋发的民众如大江之浪,冲撞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的最强音。 * 蔡元培 1868-1940 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 他是20世纪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造者。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为:建立以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建立体、智、德、美四育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 蔡 元 培 蔡先生从小就翻阅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说文通训定声各书。十三岁时拜经学名宿王子庄为师,学八股文及宋儒之学。蔡先生对于中国旧学曾下过苦功,所以他能连试皆捷,十七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中举人,二十四岁中进士,二十六岁补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八岁补翰林院编修。他在少年时期,已名动公卿,曾被常熟宰相翁同龢誉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由此可见蔡先生旧学根基是如何的深厚。 饱 读 诗 书 连 试 皆 捷 蔡先生不仅对中国旧学有相当的基础,而且对西方的学术也很有研究,于吸收之外加以消化和批判。蔡先生对于中西文化问题的看法最足以说明这点:他一方面推崇中国旧有的文化,一方面又主张对国故以客观态度、科学方法,重新估价,重新整理;他不讳言中国文化的缺点,但也批评西方文化的弊病;他虽然主张吸收欧美文化,但并非无条件的模仿,而主张有选择的吸收;他又主张融合中西文化的长处,创造适合时代的新文化。这些言论惟有贯通了中西学问的人,才能见到,才能说出。 贯通中西的学问 ?    蔡先生在学问和事业上都有大成就,一方面固然靠他的天资,而另一方面则靠他的勤勉。蔡先生一生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到德国后,他首先学习德语;一年以后,进入莱比锡大学苦读,三年之内选读了哲学、文学、文明史、人类学、心理学、美学等科目,只要时间不冲突,他都尽量选听。他又进入实验心理学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读,并在课余另请讲师到他寓所,为他讲授德国文学。蔡先生以翰林之尊、年届不惑,远涉重洋,学习如此多的科目,其苦学精神实在值得钦佩。 ?   蔡先生十一岁丧父,兄弟三人全靠母亲周氏抚养。母亲非常贤能,当蔡先生父亲去世的时候,世交朋友以蔡先生兄弟孤苦无依,拟替他们募捐以赡养他们,并供蔡先生读书,但被周氏婉拒。她时常典押衣饰,克勤克俭,抚养诸儿成立,每以「自立」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