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教学课件(徐志摩)
现代诗歌当代诗歌 教学重点 一、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 世纪初:新诗的“尝试” 20年代:徐志摩与新月派 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 40年代:穆旦与九叶派 (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 (二)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关于“新月派” 徐志摩诗歌:“爱、美、自由” 代表作:《偶然》 音乐美 1、新月派 1923年3月,徐志摩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其成员有胡适、陈西滢、杨振声、林徽因等,多有欧美留学经历。稍后闻一多、余上沅、梁实秋、熊佛西、沈从文等亦加入。 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代表是闻一多、徐志摩,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徐的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影响颇大。后期由于闻的兴趣逐渐转向学术研究,徐为新月领袖,,作品多有徐式苍白迷惘的倾向。 徐去世后新月派走向衰落。 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突出的贡献在于新诗的格律性方面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 新月派(二) 启发者:泰戈尔 开创者: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 理论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女杰:凌叔华、方令孺、林徽因 后起之秀:卞之琳 2、关于徐志摩 诗人影集 诗人影集(二) 张幼仪:自强、理财、相夫教子 徐志摩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到“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C指代张幼仪) 1953年 苏纪之结婚 儿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阿欢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师,这封信颇得其父风韵。 张幼仪的爱情观 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林徽因(1904-1955) 陆小曼(1903-1965) 《玉堂春》翁瑞午,鸦片,画师 陆小曼 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尔尔者? 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1922年秋天,诗人徐志摩从英国剑桥留学归国,石破天惊地发表了一篇一一徐志摩离婚通告,文名尚未远播的他立即以此头号新闻震动了中国,造成了近代史上头一宗西式离婚事件,挑战了百年前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 谶语 志摩之死 ……同时天上那一点子黑的已经迫近在我的头 顶,形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忽的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硼的一声炸响,──炸碎了 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 诗人影集(三) 3、徐志摩的创作分期 诗歌艺术:清澈秀逸的意境 轻俏飘逸是徐志摩大部分诗歌的艺术境界,由此又构成了他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如诗人所评说的康桥的自然风光:“康桥的Backs自然有它的特长,……它那脱尽尘埃气的一种清澈秀逸的意境,可说是超出了画图而生化了音乐的神味”。(《我所知道的康桥》)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麓?【拼音】:[lù]?【字义】:1.山脚下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② ,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②亦作凝凝的。 格调:“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 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 韵律: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 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 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扬”就不乏轻快的韵律 。 意象: 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 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 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追求心中的美 。只有
文档评论(0)